學者預計需要1.5萬億額外刺激對衝美國關稅衝擊

包括中國央行顧問在內的學者表示,中國應增加高達 1.5 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刺激措施,以刺激消費支出並保持貨幣靈活性,以抵消美國關稅對經濟增長的拖累。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和其他兩名專家在週五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自四月美國加徵關稅以來,中國經濟除了持續的通貨緊縮之外,還面臨着“新的干擾” 。

“爲應對這些不斷變化的挑戰,中國必須採取更有力的逆週期政策來保持穩定增長,同時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報告作者包括前中國人民銀行官員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Alfred Schipke。

他們寫道,當局應考慮在12個月內額外推出1-1.5萬億元人民幣的一攬子計劃,以提振居民消費,從而減輕20%-30%的美國關稅對經濟造成的損害。相比之下,當局目前計劃今年通過發行超長期主權特別債券籌集3000億元人民幣,以補貼消費者購買,這是刺激支出的主要舉措。

經濟學家普遍預計,未來幾個月高層將進一步放鬆政策,以保護經濟免受特朗普的關稅以及美國加強對中國貨物改道審查可能造成的出口下滑的影響。國內房地產市場仍在苦苦掙扎,隨着企業降價留住客戶,通貨緊縮壓力正在加劇。

學者們還認爲,人民銀行仍有進一步下調政策利率的空間,並引導銀行降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以幫助提振名義經濟增長強勁的預期,而這對企業利潤至關重要。他們建議央行保持人民幣匯率“足夠”的靈活性,以吸收未來的外部衝擊。

他們表示,從長遠來看,政府需要提高個人所得稅基數,簡化增值稅結構,進行財政可持續性的改革。

他們還呼籲管理與中小企業貸款相關的風險,以釋放銀行向更具生產效率的部門發放新信貸的能力。

他們表示,經過多年鼓勵向中小企業貸款和延長還款期限的政策,該部門的未償還貸款目前已超過 GDP 的 60%,高於 2019 年的 37%,並超過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