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臺課徵32%關稅衝擊農產 學者嘆:貿易協定非常諷刺

美國爲我國最大農產出口國,2024年出口佔比達18%,因此美國宣佈對我國課徵32%關稅,將衝擊我國農產外銷。圖爲高雄港。(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2日於白宮宣佈啓動「對等關稅」政策,針對180個國家加徵關稅,遭列入的國家包含中國大陸、日本等,分別被課徵34%、24%稅率,其中對臺灣課徵的稅率更高達32%,而美國爲我國最大農產出口國,2024年出口佔比達18%,對此臺大農經系前系主任兼所長徐世勳表示,政府捨棄最穩定的大陸市場,轉爲投注美國,期待臺美貿易協定能帶來稅率優惠,如今卻被加徵,實在是非常諷刺。

據瞭解,美國常年爲我國農產出口占比最高之國家,2022、2023、2024年都有約18%的出口總額,顯見美國市場對我國之重要性,此外,特定農產品更特別依賴美國市場,例如鬼頭刀、吳郭魚、樹薯、蝴蝶蘭等,其中鬼頭刀、吳郭魚的外銷總額,美國都分別有約7成的佔比,而蝴蝶蘭、樹薯的外銷總額,美國也佔了約5成。

徐世勳表示,以臺灣的角度來說,農產品出口至大陸爲最妥當、理想的發展,透過兩岸合作能夠創造生產鏈優勢,並降低出口成本,但由於近年來兩岸關係變化,政府將重心轉至美國,期盼臺美貿易協定能帶來稅率優惠,甚至是零關稅,更因此做了許多讓步,但如今不只期待成爲泡影,還被加徵關稅,諷刺之餘,對臺灣出口的影響也相當大,呼籲政府好好思考究竟「誰纔是主要敵人」

徐世勳提到,農產品不同於其他品項能夠快速轉變外銷國家,需要經過檢疫、細節對談等內容,往往需要花費1、2年時間,因此除了早已有拓展多元市場的蝴蝶蘭等農產品外,其餘品項都要面臨高額關稅的挑戰,而東南亞自身也是農產輸出大國,因此近年發展的新南向政策,恐怕也難以起到立即幫助,因此政府當務之急便是與美國談判,並保護我國產業不被進口產品取代。

臺灣花卉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淵璋表示,我國蝴蝶蘭銷往美國最大的優勢在於「品種」,因此若美國要放棄我國蝴蝶蘭,對自身產業也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並且業界早已積極開拓如澳洲、中東等國外市場,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擔憂高額關稅的影響,因此仍在等待政府對於對等關稅的態度與談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