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課徵臺灣32%關稅 彭啓明推臺版碳關稅助出口產業
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下午出席「Taiwan in the World:Sustainability Breakthrough & Responsible Investment Dialogue」開幕式致詞。(翻攝自環境部長彭啓明臉書/蔡佩珈臺北傳真)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課徵對等關稅,對臺灣祭出32%高關稅,衝擊更甚2026年上路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俗稱碳關稅),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強調,臺灣淨零目標不變,更不會錯過這波綠色轉型的關鍵機會,環境部除了會推動廢棄物管理與循環經濟政策,也規畫臺版CBAM,協助出口導向產業建立更強的國際談判籌碼,而現正與28所大學推動的「綠領人才增能計劃」,將強化青年國際劇烈變局下的競爭力。
彭啓明7日下午出席「Taiwan in the World:Sustainability Breakthrough & Responsible Investment Dialogue」開幕式致詞表示,臺灣2030減碳目標爲26至30%、2035年爲36至40%,是極具挑戰性的承諾,但也是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的新契機。
他認爲,臺灣與全球能源結構與產業配置不同,有機會建立屬於臺灣特色的綠色供應鏈,透過「大帶小」、「強帶弱」,讓科技產業的轉型成爲中小企業的引路人,進而創造出一個臺灣對全球有貢獻的綠色典範。此外,環境部將積極推動廢棄物管理與循環經濟政策,使循環與永續融入產業核心,淨零將不再是成本,而是新一代價值鏈的起點。
彭啓明也提到,臺灣已有《氣候變遷因應法》與碳定價制度,未來將持續強化法制建設,讓制度更健全、治理更透明,幫助企業與國際減碳標準對接,包含規畫臺版CBAM,建立對內外銷都公平合理的保護機制,並協助出口導向產業建立更強的國際談判籌碼、針對高碳排產業啓動減碳升級計劃,預計投入100億元成立綠色成長基金,協助本土氣候科技發展。
他表示,環境部與104人力銀行合作調查,目前臺灣有超過22,000個綠色工作職缺,爲全行業增速最快,起薪平均高出整體市場約8%,僅次於科技類職缺,已與全臺28所大學合作啓動「綠領人才增能計劃」,幫助青年具備淨零與循環經濟的核心職能,強化他們在國際劇烈變局下的競爭力。
彭啓明強調,政府是最大的支持者,也要成爲最好的生態系營造者,他鄭重承諾臺灣減碳的方向不會改變,但會更貼近企業、瞭解第一線需求,擴大與產業、公協會、地方政府等各界的溝通與協作,並積極爭取資源,擴大補助與獎勵,也會在制度上適時調整,提供靈活配套與快速回應,讓企業在綠色轉型的路上不孤單、不受限,打造出共好、共融、共創的綠色生態系,讓轉型過程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