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臺加徵關稅衝擊農業 學者:比較競爭國關稅是關鍵
美國總統川普2日於白宮宣佈啓動「對等關稅」政策,其中對臺灣課徵的稅率高達32%,雖然目前尚未明確指出加徵關稅範圍,但美國爲我國最大農產出口國,因此未雨綢繆如何因應,便顯得重要。圖爲民衆挑選蝴蝶蘭盆景。(示意圖/新北市農業局)
美國總統川普2日於白宮宣佈啓動「對等關稅」政策,其中對臺灣課徵的稅率高達32%,雖然目前尚未明確指出加徵關稅範圍,但美國爲我國最大農產出口國,因此未雨綢繆如何因應,便顯得重要,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指出,談判前應先掌握臺灣出口至美國的主要農產品競爭對手,並分析各國的關稅與出口價格差距,以評估新關稅政策的影響。
根據農業部統計,我國2024年對美農產出口值約8.8億美元,進口值則爲38億美元,因此就美國角度而言,對我國的農產貿易有龐大的貿易順差,因此雖然有特定農產品爲單方面外銷至美國,例如農產外銷主力的蝴蝶蘭,約5成銷往美國,但整體來看,美方不應是加徵關稅的一方,楊明憲就提到,以貿易來說,應該是我國對美方農產加徵關稅纔對,但如今卻反過來,認爲相當不合理。
楊明憲表示,由於美國對所有國家都提高關稅,雖然不同產品的稅率有所差異,但整體來看,這可能不會顛覆原本市場上的競爭態勢。不過,由於進口產品成本上升,美國消費者可能會減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轉而增加對美國本土產品的依賴,進而導致臺灣出口量減少,引發國內產銷失衡的問題。
學者特別提到,政府在因應策略上,應特別關注最終產品,如水產品,因其售價會直接受到關稅影響,對美國消費者來說,價格變動最爲明顯,因此對臺灣出口的衝擊也最大。而對於部分以農產品爲原料的出口品,例如花卉、種苗等,其影響則較爲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