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川習會若談得好 有利臺灣
川習在APEC會面若達成共識,讓美中關稅降低,反而對臺灣有利。(路透)
中美關係橫生枝節,川習預計在韓國的會面添變數,不少深綠支持者大爲振奮,直呼對臺灣是利多;然而,學者看法兩極,有人直言川習會面與否對臺灣影響不大,但也有人分析,若川習談成低關稅,身爲美國盟友的臺灣應能獲得更優條件,對臺反而較有利。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川習會前宣佈,包括海外地區只要含有中國稀土原料、技術品,再出口至第三地時,都要中國先許可,對此,美國總統川普氣炸,對中加課100%關稅,並一度喊出月底APEC可能不與習近平會面。
雖然川普後來改口,此事在臺灣深綠支持者羣組中仍引發討論,綠營歡欣鼓舞,認爲美中關稅戰若升溫,對臺灣相當有利;但也有藍營支持者擔心,如果川普、習近平關係惡化,可能影響「中美共管臺灣」現況,在兩岸毫無溝通管道下,萬一民進黨誤判形勢,臺海衝突恐一觸即發。
不過,政治大學研究學者嚴震生認爲,川習會盡管有些波折,但從川普後來的迴應與局勢發展來看,2人應該還是會見面。他進一步分析,這次的衝突較像是中國對美國施壓的小報復行動,是對川普幕僚的考驗,中國嘗試使用「煞鷹」方式制衡美國,試圖「馴服」川普。
至於川習會對臺灣的影響,嚴震生表示,儘管賴清德政府不斷對美軍購,並早已喊話2030年前將國防支出拉高到GDP的5%,所籌獲的軍備仍可能無法有效制衡中國戰力,但在經濟方面,如果川習會面達成共識,讓美中關稅降低,身爲美國盟友的臺灣,應該更有機會和美國談成更低的稅率,川習會若談得好,對臺灣反而是一件好事。
國防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沈明室則認爲,川普若無法與習近平見面,就是少了一個討論臺灣問題的機會,但以目前美中狀況看來,臺灣並不會成爲美國的優先議題,所以川習見面與否,對臺灣影響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