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交易臺灣? 學者:棄臺論短期內不會發生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陳冠宇/臺北報導

「川習會」即將於APEC峰會期間登場,外界關注臺灣是否可能成爲中美交易籌碼。學者認爲,相較於關稅、稀土等問題,臺灣此刻並非中美之間最迫切的議題,而立即交易型的狹義棄臺論,短期內不會發生,但是臺灣不該掉以輕心。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今(27)日舉行「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和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等人於會上發表觀察分析。

對於近日再起的「棄臺論」,張登及斷言,立即交易、採取綏靖政策的狹義棄臺論,短期內不會發生。但是他提醒,從結構性競爭的中美兩強架構,以及所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流動性來看,臺灣對中美雙方是利益不對稱,對大陸而言是攸關政權存亡的核心利益,而美國就算參加護臺,我們也要關切華府願意打多大、打多遠、打多久。

不過張登及以烏克蘭爲例指出,美國當前對其支持不夠也未直接出兵,這算不算是廣義的綏靖政策?如果美國在臺海也採廣義的綏靖政策,或許還可以換取大陸因長期戰爭而掉進中等收入的治理陷阱,這對美國來講是一種交易的藝術還是戰略的損失?他認爲或許是前者,因爲長期來講獲益最大。

張登及還提到,在美國未能完全掌握半導體供應鏈之前,臺灣依舊重要,因此短中期不至於有嚴重的(棄臺論)威脅;臺灣不應該太過緊張,在戰術上過於匆匆忙忙、手足無措,但是也不要因此掉以輕心,因爲「棄臺論一直都是(美國)一個重要的選項」。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圖/記者陳冠宇攝)

張五嶽則強調,臺灣問題當然是中美之間最關鍵、最敏感、最核心的議題,但是相較中美當前於經貿、關稅、稀土等領域的問題,臺灣此刻並非最優先、最迫切的議題。同時,臺美關係從川普上臺到現在9個月,並未成爲引爆中美關係產生齟齬和衝突的問題,因此該問題並沒有迫切性。

在即將登場的川習會中,張五嶽分析,中美重點在於管控分歧、明確底線,並避免誤判,因此中美在臺海問題上不太可能達成大交易。他解釋,中美雙方目前仍然欠缺基本互信;其次,習近平短期內沒有重大籌碼能讓好大喜功的川普採取如此重大的做法;第三,大陸對於川普的誠信與講話的可信性仍持不同看法。

基於這些原因,張五嶽認爲,中美這次川習會的交涉內容應是臺美關係不要影響成爲中美關係的引爆點,而引爆點無非是臺美之間的高層人員互訪、對臺軍售等議題。

▼「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圖/記者陳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