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臺灣將被交易?學者:棄臺論短期不會發生
「川習會」將於30日在韓國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場邊舉行,美國總統川普已預告會談到臺灣。針對近期輿論出現的「棄臺論」,臺大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認爲,「棄臺論」短期內不會發生。記者陳宥菘/攝影
「川習會」將於30日在韓國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場邊舉行,美國總統川普已預告可能會談到臺灣。臺灣學者認爲,美中在臺海議題上目前不太可能達成「大交易」,美國「棄臺論」短期內也不會發生。
政大國關中心27日上午舉辦「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會上談及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於30日在韓國會面,以及近期輿論出現的「棄臺論」。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指出,美中領導人見面是爲了管控分歧、明確底線、避免誤判。臺灣問題雖是美中之間最關鍵、核心、敏感的,但相較於關稅、稀土等經貿議題,畢竟美臺關係自川普第二任期上臺以來沒有引爆美中衝突,因此臺灣問題在此刻沒有迫切性。
他認爲,北京一定會要求美方從「不支持臺獨」改成「反對臺獨」,也會表述對統一的立場,然而美中在臺海議題上目前不太可能達成「大交易」,因爲雙方欠缺互信、大陸短期內沒有足夠重大的籌碼讓川普改變做法。基於此,雙方會交涉的是美臺關係不要成爲美中關係的引爆點,包含高層人員互訪、軍售等議題。不過,當明年川普訪問中國大陸,相信中方會進一步加碼。
臺大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表示,川普說他尊重臺灣,他至少尊重臺積電、尊重臺灣掌握的矽盾,在美方還沒能夠完全掌握供應鏈之前,臺灣還是很重要的,所以短中期來講不至於有嚴重的威脅,臺灣在戰術上不必手足無措,但也能因此掉以輕心,「棄臺論一直是一個重要選項」。
他表示,美國立即交易、採取綏靖政策的「直接棄臺論」,短期內可以斷言不會發生,但是從結構性競爭的兩強架構,以及所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流動性來看,臺灣對美中雙方是利益不對稱,對大陸而言是政權存亡的核心利益,那麼華府就算參加護臺(行動),我們要關切的是「美國到底願意打多大、打多遠和打多久?」
張登及提醒,要考慮到「廣義的」綏靖政策,例如曾出現過的越南模式,或也許是現在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夠,「不能夠直接出兵情況下,算不算是一種廣義的綏靖政策?」
他表示,此舉可以讓不願意投資大量公共物品的美國,繼續保持它在世界的領先地位,還可以換取大陸掉進中等收入的治理陷阱,因爲陷入一個長期戰爭,這對美國而言是交易的藝術還是戰略損失,說不定長期來講獲益最大。
政大國關中心27日上午舉辦「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會議由政大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左4)主持,中華經濟研究院所長劉孟俊(左起)、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師大公領系主任黃信豪、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等學者出席與談。記者陳宥菘/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