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難得通話仍卡卡 美若願談科技限制將是陸1大勝利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但實際進展仍不明朗。(路透)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5日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意味着在日內瓦達成的脆弱貿易休戰得以延續,但雙方實際的進展仍不明朗。

《彭博》(Bloomberg)新聞網6日報導,川普說,關於廣泛用在電動馬達,還有硬碟驅動器的稀土磁鐵輸美爭議已解決。雙方同意進行更多會談和互訪,但具體細節幾乎沒有公開。而路透6日則報導,儘管川習通話,但沒有貿易突破,仍需要美中雙方就重大議題進一步談判,而這讓投資人審慎以對。

不過,報導指出,中方在通話後強調,是美方主動發起這次通話,並暗示習近平就臺灣問題向川普提出警告。先前有報導說,美國將增加對臺灣的武器運輸。而習近平願意接電話有點令人意外,因他通常會讓下屬處理談判細節,只在最終協議簽署時在鏡頭前亮相。至於他同意通話的原因可能與經濟擔憂有關,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本週警告,中國經濟成長下半年可能「迅速放緩」。儘管外界認爲,中方能尋找其他市場,習近平在貿易爭端中握有優勢,但雙方都有達成協議的龐大利益。

更大的問題在於,這次通話未能解決雙方的核心分歧,那就是「科技競爭」。就在川習通話當天,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要求加強出口管制,以阻止中方竊取可能推動人工智慧(AI)和航空等領域進展的技術。

有趣的是,盧特尼克將參與下一輪談判,而這可能意味着川普會將出口管制納入談判議題。而那或許也意味着,盧特尼克的強硬立場將獲得更大平臺。不過,由於北京對華府主要的不滿,正是盧特尼克所提及的問題,如晶片出口管制和晶片設計軟體銷售限制等,要是川普願意敞開來談科技限制,那對中國將是一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