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張憶東:壓制中國資產的三座大山逐步被推翻 港股長牛趨勢仍在

智通財經APP獲悉,昨日,中美聯合聲明關於關稅調整的消息公佈後,A股與港股集體收漲。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過去壓制中國資產的三座大山逐步被推翻。中國資產的風險溢價將逐步從過去四年的歷史高位迴歸正常,甚至可能回到歷史低位水平。相反,美國股市的風險溢價將會在未來得到提升。增量資金將成爲港股市場震盪向上的重要驅動力。後續依然戰略性看多港股,認爲港股將迎來一個新的大時代,長牛的趨勢依然存在。

興業證券張憶東具體觀點如下:

過去壓制中國資產的“三座大山”被推翻

過去壓制中國資產的有“三座大山”,這“三座大山”現在逐步被推翻。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座是新舊動能經濟,新舊動能切換的陣痛期。第二座大山是所謂的AI浪潮下中國科技落後論。第三座大山是所謂的中國民企退場論。

這三座大山我們認爲在2024年以來紛紛被證僞,其中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強。

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格局逐漸顯現,無論是地方政府的高質量化債,還是房地產風險的逐步釋放,穩樓市、穩股市所帶來的一系列正面影響,對預期、對財富效應,以及中長期居民消費信心的逐步復甦,都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認爲新舊動能切換的痛苦期,現在進一步過渡到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在這個格局下,無論是對等關稅戰,還是最近一些地緣政治衝突,比如印巴衝突,都恰恰反映了中國經濟的穩定和綜合國力的強大。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意識到,中國經濟就像大學四年級的學生,開始知道自己的能力,而以往我們就像大一大二的學生一樣,不知道自己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

我認爲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初見成效,讓更多中國投資者以及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和經濟充滿信心。

第二座大山是科技落後論。隨着DeepSeek-R1 的橫空出世,以及以宇樹機器人爲代表的機器人產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還有像六代機,以及此次印巴衝突中中國軍工的新質戰鬥力,都讓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科技的認知發生了改變,意識到中國科技不僅沒有落後,反而在許多領域具備強大的國際領先優勢。這與過去40年是截然不同的。

第三點是所謂的中國民企退場論,或者說中國經濟內需低迷論。這也是在2023年和2024年困擾中國資產的一座重要大山。

隨着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召開,以及中國新消費領域不斷傳來的好消息,我們認爲所謂的中國民企退場論也可以作罷。

核心邏輯是這一輪中國資產的重估,正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正在日益顯現。

預判正確:特朗普關稅戰爲紙老虎

在對等關稅政策衝擊下,4月7日資本市場出現顯著調整。當天下午我做了點評,認爲特朗普的關稅戰實際上是紙老虎。

從近期的一系列進展,包括最新的中美高層貿易會談的聯合聲明,也基本符合了我的判斷。

也就是說,這次美國挑起的貿易衝突,反映出美國內在的政治和經濟困局,尤其是高赤字率和高債務率的約束,加上國內政治壓力,其實美國挑起的全球關稅戰並沒有太多籌碼。

經過這種捱打,才讓我們意識到自身的力量,以及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

中國資產風險溢價將從高位迴歸到正常,美股風險溢價提升

展望未來,我們認爲中國資產的風險溢價將逐步從過去四年的歷史高位迴歸正常,甚至可能回到歷史低位水平。

相反,美國的風險溢價,自2023年以來一直處於負值區間,處於歷史低位。我們認爲,美國股市的風險溢價將會在未來得到提升,而中國的風險溢價,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會回落。

因此,內地資金將着眼於權益資產的進一步配置。我們認爲,港股將受益於內地財富向權益資產配置的浪潮,也將受益於全球投資者對非美資產和美國以外股市配置的新趨勢。

戰略性看多港股,長牛趨勢仍在

增量資金將成爲港股市場震盪向上的重要驅動力。

當然,我們也知道貿易戰沒有贏家,即使中美達成了一些協議,國際經貿秩序也不會迴歸到4月2日之前,因爲該加的關稅仍然會加,只是影響程度有所不同。

對於美國、對中國、對全球經濟來說,仍然處於一箇中轉站,依然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因此,我們後續依然戰略性看多港股,認爲港股將迎來一個新的大時代,長牛的趨勢依然存在。

戰術上穩紮穩打,圍繞三個亮點發力

在戰略層面上,我們依然堅定看多,但在戰術層面上則要穩紮穩打,能夠規避一些基本面的風險,圍繞中國經濟的結構性亮點發力。

結構性亮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以科技爲代表的新生產力,特別是AI科技、機器人、軍工以及生物醫藥等新興科技。

第二是精神消費和服務消費相關的新消費,這些領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成爲中國資產的結構性亮點。

這兩類資產受益於港交所分類下打新制度的創新。對新股承接力的提升,將有利於吸引高質量的中國新經濟企業在港股上市,從而使港股的基本面完全受益於這一輪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浪潮。

除了這兩個動力,來應對外部風險之外,中國龐大的國有產業和國有企業是經濟的穩定器。

因此,港股的紅利資產同時具備高股息和深度價值的屬性。無論是金融、公用事業,還是地產和優質傳統消費龍頭,都具備類似債券的屬性,因此國有企業在中國經濟穩定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在大國博弈的新階段,面對國際複雜多變的環境,以及舊秩序的瓦解和新秩序構建的初期,我們認爲科技新興消費和國有資產的穩定性是攻守兼備的。

前者是進攻的矛,後者是穩定的盾。這三種力量是內生的力量,是中國經濟乃至資本市場應對海外衝擊的重要法寶。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