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首席熱議“看好中國資產” | 申萬宏源董易:中長期的科技產業趨勢逐步確立,港股估值仍處於低位
今年來,全球資本市場上演“東昇西落”現象。截至3月10日,納斯達克100指數年內已累計下跌7.5%,而恆生科技指數年內則累計上漲31.7%,中國資產表現領先於全球其他市場。
對於今年中國資產逆勢走強的現象,申萬宏源研究港股策略高級分析師董易向記者分析指出,2025年初至今港股及海外中資股市場呈現“短期情緒修復+中長期產業轉型”的雙重特徵,且科技板塊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儘管年初以來市場已積累一定漲幅,但橫向對比全球主要市場,港股估值仍處於低位,疊加流動性寬鬆與科技產業週期上行,中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他表示,從中美科技股比價角度來看,軟件(互聯網)行業的中國大公司估值歷史分位數遠低於美國同行,而硬件類(半導體和設備)則各有高低。在中長期的科技產業趨勢逐步確立的當下,若盈利預期和行業展望能夠穩步向上,則市場有望沿着情緒樂觀的上沿逐步上行。
“我們將當前的港股市場概括爲三句:短期情緒指標已經到高位,但市場整體流動性指標並未觸及前期高點,且在中長期的科技產業趨勢興起的當下應當給予長期展望以更大的權重。在中性假設下,年內恆指的潛在收益空間仍有約13%,而在樂觀情境下則約爲25%。中長期來看,在科技板塊估值重估,‘一枝先破玉溪春’的引領下,伴隨着南向資金逐漸改變港股的存量和增量資金結構,港股市場的離岸市場折價有望逐步收斂。”董易指出。
另據申萬觀察,年初至今的港股反彈,外資口徑下並未出現大幅的淨流入。海外主動型基金流入規模尚不大,而海外被動型基金的單週淨流入規模(10億美金左右)距離去年9/24行情中創下的單週88.88億美金淨流入歷史紀錄差異明顯,且亦遠低於歷史上淨流入較高時20億美金左右的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