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美股處於逃生窗口,中國資產是避風港,港股或“風雨之後見彩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永樂 上海報道
爲洞察下半年資本市場投資機會,興業證券於5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舉辦“2025年資本市場論壇暨中期策略會”。
其中,2025年度中期策略會於5月20日上午線上舉行,會議展望了2025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形勢、宏觀中期策略、海外市場及A股中期投資策略。
中國資產是明確的避風港
在策略會上,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經濟與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王涵指出,儘管近期美股從頂部回落後出現明顯反彈,但當前美股或處於一個逃生窗口。
“中長期來看,美股的不確定性會越來越高。從基本面來看,2022年底以來,美股從底部的反彈主要源自於ChatGPT帶來的美國AI時代霸權邏輯,而隨着中國的DeepSeek出現,這一邏輯已經開始動搖。”王涵表示。
王涵進一步指出,相對於美股來講,中國的資產是一個明確的避風港。從估值來看,中國的資產估值在絕對低位,美國的資產估值在相對高位,在這種情況下,資金流向中國是確定的事情。
興業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段超認爲,2025年很可能會成爲中國宏觀經濟敘事的轉折之年。過去幾年壓制中國經濟和權益類資產的週期性因素都在逐漸發生改變,大部分因素都在逐漸接近尾聲,而結構性邏輯也在出現改變,時間站在了對中國有利的一邊。展望未來,中國的權益資產有望告別低估值、低配置、低活躍的三低狀態。
港股或“風雨之後見彩虹”
在全球動盪期,應對不確定的時代,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稱,全球市場有三大配置機遇:一是黃金、軍工、數字資產;二是科技創新相關的機遇;三是中國資產迎來了配置的機遇期,中國資產的重估可能剛剛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港股市場的投資策略,張憶東分析稱,受益於國際秩序的重構,中國資產的重估會驅動港股走出長牛,港股的深層邏輯開始發生變化。要戰略性做多中國資產,擁抱港股的新時代。
張憶東表示,從行情的節奏看,2025下半年港股會呈現振盪向上,“風雨之後見彩虹”。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屬於風雨之中,在二、三季度較長一段時間,在經濟風險釋放之前,港股會體現底部擡升的大箱體振盪格局;但到了第二階段,隨着中國經濟對衝政策逐步落地,中國經濟在下半年將會充分消化關稅的影響,港股將會在三季度迎來基本面和風險偏好雙重改善,從而走出創新高之旅。
從投資風格來講,張憶東認爲,在增量資金的影響下,港股投資會呈現A股化的新趨勢,內資將逐步成爲香港股市的中流砥柱,特別是活躍性的資金,包括遊資、私募、公募基金,在港股的參與度越來越高。
最後,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啓堯給出能夠在市場“亂中取勝”的四大主線:第一是科技,以DeepSeek爲標誌的新一輪產業趨勢開啓,TMT的優勢已經迴歸,以AI產業鏈爲抓手,重點關注應用、創新與自主可控;第二是內需,重點關注服務消費和新消費;第三是紅利板塊,建議將類債紅利作爲底倉選擇;第四是黃金和軍工,作爲對衝系統性風險的戰略性資產,其越發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