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今日首發 值得投嗎?

5月27日,來自華夏基金、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等基金公司的首批16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正式向公衆發售。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16只基金中,有15只都是偏股混合型基金,僅有博時基金旗下的爲普通股票型基金。

此外,16只基金的掌舵者中,不乏掌管規模超百億元的基金經理。如廣發基金的廣發價值穩進A由王明旭管理,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王明旭管理着7只基金,管理規模合計106.56億元。

業內人士認爲,對於投資者而言,新型浮動費率基金有較大優勢,但是否值得投資,還需要看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與目前資產配置組合中是否需要補充相應的基金。

升檔1.5%降檔0.6% 績優與績差基金經理管理費差距拉大

16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主要爲滬深300指數、中證800指數、中證800成長指數和中證500指數等。此外,恆生指數收益率、中債總指數收益率、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等也在業績比較基準中佔有一定比例。

16只基金爲《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發佈之後的首批基金,費率浮動成爲了主要看點。此前,公募基金主動管理基金基本按1.2%收取年管理費,可簡單理解爲,投資者持有的基金資產淨值爲1萬元,無論賺錢與否,基金公司每年均收取120元的管理費。

這次有何不同?貝殼財經記者據基金產品公告瞭解到,此次浮動的主要是基金管理費,認購費、申購費和贖回費相對固定。

如何浮動?主要依據持有時間和業績兩大指標。如果投資者贖回、轉出時,持有期限不足1年(365天),統一按1.2%年費率收取管理費。

如果投資者持有期限在1年及以上,則根據持有期間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分爲三種情況確定管理費率,這其中,業績比較基準成爲了“標尺”。

如持有期間相對業績比較基準的年化超額收益率超過6%且持有收益率爲正,按1.50%年費率確認管理費;若持有期間相對業績比較基準的年化超額收益率在-3%及以下,按0.60%年費率確認管理費。其他情形按1.20%年費率確認管理費。

值得一提的是,當出現第一種情形時,若擬扣除超額管理費後的基金年化收益率小於等於業績比較基準同期年化收益率+6%,或小於等於0時,仍按1.20%年費率收取該筆基金份額的管理費。

由此可以看出,要收取1.5%的高檔管理費不僅要求基金收益率必須超過業績比較基準年化收益率,還要求基金持有收益率爲正,也就是說,必須要讓投資者賺到錢,基金公司才能收取更高檔的管理費。

同時,年化跑贏6個百分點以上適當升檔,年化跑輸3個百分點就直接降檔,對升檔要求更高,對降檔要求更低,管理費與業績掛鉤也就更爲緊密,這實際上拉大了績優基金經理與業績差的基金經理的管理費差距。

如僅計算管理費,同樣管理1萬元基金,業績差的基金經理與業績好的基金經理年管理費最高相差90元,若基金整體規模較大,兩者差距更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這也讓基金經理更有壓力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持續獲取超額收益。

新產品有兩大優勢 相較費率投資者更關注基金本身

那麼,對於投資者而言,這類基金是否值得投資?

貝殼財經記者採訪多位專家瞭解到,新型浮動費率基金的投資價值值得關注。

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新產品強調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的“標尺”作用,這讓投資者對基金業績有了大概預期,更能將產品與自身的風險偏好相匹配,有利於形成從業績符合預期到長期持有的良性循環;二是,浮動費率的模式有望調動基金經理的積極性,讓基金經理更有動力獲取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當然,若基金業績表現不佳,下調的管理費也能降低基民的持有成本。

不過,針對新型浮動費率基金,數位投資者對貝殼財經記者提出了同樣的想法。“其實,挑選基金時,管理費多收少收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還是要看基金能不能賺到錢,而且是持續地賺錢,如果能持續賺錢,管理費可以多收點,但如果不賺錢,少收管理費頂多少虧點,也沒有達到投資賺錢的目的。”北京投資者楊先生對記者坦言。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爲了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此次擔任首批新型浮動費率的基金經理更多是老將,如華夏基金、廣發基金、東方證券等均派出了百億基金經理。

掌舵華夏瑞享回報的王君正,2022年10月加盟華夏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管理着華夏回報A等三隻基金,合計管理規模達134.18億元;管理廣發價值穩進的王明旭,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旗下管理7只基金,合計規模達106.56億元,管理時間最長的廣發內需增長A(自2018年10月起任職)年化回報達14.16%;管理東方紅核心價值A的周雲,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旗下管理的8只基金合計規模達132.75億元,其自2015年9月掌舵至今的東方紅新動力A年化回報超10%。

不過,也有一些基金經理過往業績表現不佳,如掌舵交銀瑞安的黃鼎,其管理的兩隻基金交銀定期支付雙息平衡和交銀啓嘉A目前的任職回報均爲負值。

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可根據未來市場環境、自身風險偏好、持有期限及對基金經理、基金公司瞭解程度等,綜合判斷是否投資新型浮動費率基金。“建議優先選擇歷史業績穩定、投資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所管理的產品,且長期持有,若不太瞭解相關基金,也可以尋求專業基金投資顧問的幫助。”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