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大雅中秋博餅 玩出社區活力

每年大雅中秋博餅盛大舉行,來賓身穿狀元古裝爲活動揭開序幕,相當逗趣。(大雅里長李玲珍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中秋博餅活動擲骰聲此起彼落,民衆爭相確認骰子點數。(大雅里長李玲珍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博到狀元的民衆開心展示「狀元餅」獎品。(大雅里長李玲珍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大雅區長林麗蓉。(大雅區公所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動員令─臺中市大雅區

每年中秋節前夕,大雅公園廣場席開50桌,民衆扶老攜幼端坐在椅子上,讓來往人潮誤認是嫁娶的「辦桌」,但桌上擺的不是一道道可口佳餚,而是琳瑯滿目的各種零食及1個大大的「狀元餅」。其中,放在桌子中央的大碗公,碗裡放置6顆骰子格外吸睛,這就是流傳超過300年的中秋博餅文化。

金門文化引進臺中12年

中秋博餅是金門的無形文化資產,更是當地重要慶典之一,臺中大雅是小麥之鄉,大雅區農會因提供金門酒廠小麥種子,雙方往來密切,在1次交流中,大雅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大雅里長李玲珍接觸到博餅文化,相當驚豔,便引進大雅社區舉辦中秋博餅活動,出乎意料大受歡迎,爲地方創生注入一股活水。

大雅中秋博餅活動今年邁入第12年,50桌一字排開十分壯觀,6、700人不分男女老少,爲了博到狀元而摩拳擦掌,手握6顆骰子「當!」投擲出的那一瞬間,「1秀、2舉、3紅、4進…」,喊叫聲此起彼落,最精采橋段莫過於打敗同桌好手勇奪狀元,接着再PK狀元晉級狀元王,狀元王再PK後,狀元王中王就此誕生。

開幕儀式重現古代傳統

李玲珍表示,今年中秋博餅在9月27日登場,同樣席開50桌免費參加,獎品有飲料、糖果、餅乾、日常用品等,狀元獎品仍維持每年的「狀元餅」,許多民衆怕錯過,1個月前就開始詢問,除開放網路限額報名外,民衆只要在學府商圈店家消費滿200元即可報名體驗中秋博餅樂趣。

大雅中秋博餅開幕儀式重現古代傳統畫面,由李玲珍化身敲鑼手引路,2位格格把象徵第1名的狀元餅捧進場,接着6名工作人員手持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等立牌魚貫而入,多位來賓身穿狀元服大搖大擺登上舞臺,相當逗趣。其中,在地立委楊瓊瓔、市議員吳呈賢更是年年不缺席。

楊瓊瓔表示,大雅中秋博餅活動愈辦愈好,不少金門鄉親特別前來捧場,也對活動內容讚不絕口,中秋博餅活動不僅讓地方發展更活絡,更進一步印證臺中宜居城市之名。

吳呈賢笑說,許多民衆一開始沒聽過博餅文化,看到骰子更直覺是賭博,經過多年推廣,大家接觸後都覺得相當有趣,中秋博餅文化已逐步在大雅紮根,自己也請教過文化工作者,真心覺得這項活動值得傳承下去。

大雅社區在中秋博餅、學府商圈助攻下成功再造,志工團隊功不可沒。黃姓志工說,社區大大小小活動從未透過公關公司,包括採買獎品、租道具、佈置會場等工作全都社區自己張羅,雖然忙到像無頭蒼蠅,想到能讓社區愈來愈好,也甘之如飴。

志工團隊出力功不可沒

蔡姓女志工則是大雅中秋博餅活動創始志工,她回憶說,推廣初期雖請老師講解遊戲規則,但大家都沒接觸過,光看骰子點數就要花很多時間,如今骰子一擲出,大家定睛一看就知道結果,玩得不亦樂乎,已是每年中秋必備餘興節目。

50歲里民林小姐說,自己從小在這裡長大,一路走來見證大雅裡的變遷,以前社區活動不多,頂多在街上買買東西,現在則會期待每一場活動,尤其是中秋博餅老少皆宜,大家齊聚一堂同歡,讓社區愈來愈有活力。

特色慶典年年人數爆棚

中秋博餅爲傳統中華文化,在金門早已是重要觀光文化慶典,每年吸引大批遊客朝聖。大雅中秋博餅自舉辦以來,每年參加人數均爆棚,向隅民衆忍不住大嘆要再等1年,體驗過的民衆都認爲中秋博餅是很特別的餘興節目,期盼推廣爲全民運動,併成爲臺中市的特色慶典。

中市府文化局長陳佳君認爲,臺中有糕餅文化,若透過相關局處資源與博餅文化相結合,促成擴大辦理中秋博餅活動,極具發展潛力;觀旅局觀光行銷科長巫宗霖也贊同說,臺中有很多外縣市移居人口,樂見引進不同文化在臺中串聯。

隨著名號逐漸打響,大雅中秋博餅從早期席開30桌,逐年擴增至今年50桌,規模愈來愈大,近年來更吸引外地遊客慕名參加。李玲珍將中秋博餅活動結合一手催生的學府商圈,成功凝聚社區向心力,也促進當地觀光、經濟發展,讓大雅社區成功翻出再造新頁面。

動員令─臺中市大雅區

●人口數:9萬4803人(至2025年9月底)

●面積:32.4109平方公里

●古地名:壩仔、埧雅大雅

●大雅區長林麗蓉的一句話: 我們積極推動本地經濟,學府商圈便是繁榮的經濟核心,商圈內多元商業服務帶動消費活力,不僅便利居民生活也促進就業,對經濟發展貢獻良多。中秋商圈舉辦中秋博餅民俗活動的傳統,已成爲大雅區文化亮點,增添節日氣氛,也讓居民共享歡樂時光,公所將持續推廣此類文化活動。

●知名人物:朱宗慶(打擊樂家)、張鈞寧(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