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碇內社區 讓更多人認識基隆

山水草間與碇內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透過蔬食料理的推廣、介紹,以及社區共讀等活動,讓暖暖區的地方創生展現新風貌。(碇內社區發展協會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動員令─基隆市暖暖區

從臺商的身分轉變爲基隆地方創生業者,山水草間的柯智偉面對不僅是自身角色的轉變,長年在商界打滾的他,更深知合作的重要性。在地方創生這條路上,除了自身打拚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到對的夥伴。而他,找到了暖暖區在地的碇內社區發展協會。

說起碇內社區發展協會,就不得不提協會執行長邱玫萍,以及前任會長林煌輝夫妻倆。林煌輝世代都居住在碇內這塊土地,也長期投入地方事務。邱玫萍表示,她與林煌輝從2016年接下碇內社區發展協會的重擔後,原先協會的發展目標鎖定碇內裡一帶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關懷據點 推蔬食料理

因爲夫妻兩人都是素食者,在健康、養生考量下,率先在基隆市關懷據點推出蔬食料理餐食,到了2017年,協會與勞動部合作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執行以非自願性失業者、中高齡失業者爲優先的經濟型計劃。進一步提供更多的受衆,包括周邊4、5個鄰里低收入、行動不便長者「供餐、共餐、送餐」的服務,更讓附近的長者能夠走出家門,與其他鄰居一起坐下來吃個飯、聊聊天。

隨着不斷研發餐盒菜色,提供社區包括蔬食料理、烘焙教學課程,碇內社區發展協會也推出年節應景的蔬食商品,隨着口碑提升,協會的收入也逐漸增加,走向自主營運的方向。

邱玫萍說,持續推動社區關懷多年後,協會發現社會上還有許多明明過得很辛苦,但卻不符合社會救助標準的邊緣戶。爲此,協會加入臺灣食物銀行聯合會,開始在基隆市與新北市提供社會弱勢族羣,彌補社會救助缺口的管道。

親子三代 暖暖小旅行

之所以會走向與地方創生的合作,則要回溯到2019年,從這一年起,在勞動部建議下,碇內社區發展協會開始推動「親子三代都合適,且不用人擠人、不塞車」的輕旅行。

邱玫萍說,推動輕旅行的目標,是期待能讓更多不同地方的人,能夠藉此機會認識基隆,更認識暖暖。實務上,很多參與小旅行的民衆,也的確來自於鄰近的臺北市與新北市,也常在活動中聽到參與的民衆表示,不知道離臺北這麼近的地方,有這麼美好的風景。不過受限於人力,初期協會推動的輕旅行大多侷限在碇內小瀑布、源遠小市集、碇內吊橋、百年榕樹等地。

2022年碇內吊橋發生斷索,那年正好柯智偉也找上碇內社區發展協會,雙方經過一番溝通,驚喜地發現彼此之間竟有不少共同的想法,也讓山水草間與協會展開一系列的合作。

透過雙方的合作,碇內發展協會的小旅行從碇內延伸到暖暖及暖東一帶,甚至進一步與鄰近的新北市平溪煤礦博物館合作,同時山水草間充滿自然與森林氣息的空間,以及小玉精湛的手作技藝,也更豐富了旅行的內容。

不少參與的民衆表示,原本對暖暖這個地方的印象非常模糊,實際走逛之後,才驚覺距離都會區這麼近的地方,卻有着如此豐富的歷史脈絡與人文氣息。不管是在市區的走逛、老街的巡禮,還是在河谷之間吃着在地食材的蔬食料理、親自動手玩玩藍染和小東西,都讓他們對暖暖這個地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共讀計劃 社區飄書香

另一方面,雙方也沒有忘記基隆的在地民衆,碇內社區發展協會2023年11月中旬與市立圖書館合作推動「共讀基隆24hr」計劃,便與山水草間一起合作推動。基隆文觀局圖資科長鄭婕希表示,市府首次嘗試將與社區合作推動比較靜態的共讀計劃,希望能夠讓社區的民衆也能共同參與,沒想到竟獲得社區居民的熱烈迴響,也讓市府對於與社區的合作發展更有信心,未來也將持續規畫讓書香走入社區的相關活動。

去年5月,碇內社區發展協會更進一步與山水草間,以及同樣位於暖暖區的山辰香室等地方創生團隊共同合作,執行「暖暖直販所串接計劃」。從碇內社區以小旅行串接暖暖地區多個地方團隊,將源遠市場內的攤位改造爲直販所,打造暖暖的社區、青年等產業銷售平臺,並擴增直販所點位,讓地方產品有更多的銷售平臺空間,有效帶動地方經濟的提升。

以蔬食料理爲中軸線,碇內社區發展協會從社區發展、關懷據點、巷弄長照站等服務,擴大低收入戶的送餐、供餐、共餐,乃至於服務弱勢邊緣戶的食物銀行、社區冰箱等設置,再結合地方創生、串聯在地的社區與產業,透過在地產品以及小旅行等多元化的經營,讓社區居民都能夠妥善照顧的同時,也能提供就業機會。

動員令─基隆市暖暖區

● 人口數:3萬8331人(至2025年2月底)

● 土地面積:22.8283平方公里

● 古地名:那那社

● 暖暖區長陳儒東(見圖)的一句話:

暖暖是個山明水秀、人文薈萃的地方,歡迎更多人來認識暖暖。

● 代表人物:江宜樺(前行政院長)、許淑華(臺北市議員)、許效舜(藝人)、林立雯(藝人)、吳怡霈(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