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新願景》獅威舞出活力 針線縫回青春
義仁社區發展協會舉辦樂齡米食廚藝共學活動,吸引居民參與。(蕭欣瑋提供/張鎧乙新北傳真)
泰山義仁社區發展協會長期以來推動長者照顧、兒少培育。(林玉燕提供/張鎧乙新北傳真)
泰山區公所協同社區辦理「針線編織性別平等成果展」,每個娃衣作品,都代表着長者們鍥而不捨的耐心與用心。(林玉燕提供/張鎧乙新北傳真)
泰山區長林俊宏。(張鎧乙攝)
動員令─新北市泰山區
在新北市泰山區義仁社區活動中心內,總會傳來節奏分明的鼓聲與長者們齊步踏出的舞步聲,這羣平均年齡逾70歲、最大年齡達93歲的「獅威舞團」,是義仁社區發展協會推動高齡活化與傳統文化再生的最佳見證。曾經害怕、拒絕站上舞臺的阿公阿嬤,如今身穿粉紅制服,自信地在獅王節文化大典上展現活力,跳出屬於他們的第二人生。
練腦練身 93歲阿嬤成焦點
「他們剛開始嚇死了,粉紅色制服怎麼敢穿?」義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玉燕回憶創團初期,這羣65歲到93歲的長者對登臺表演極爲抗拒。「我不會跳、不要叫我出去」是最常聽見的聲音。但林玉燕沒有放棄,她請來老師一步步教,從拍手、記節拍、手腳協調開始,讓長者在活動中練腦也練身,延緩退化。
「獅威舞團」前身爲「勤習堂金獅團」,是由社區阿公所組成的傳統醒獅團。因應高齡化與傳承困境,協會決定轉型,原本這支銀髮舞團初創時僅十餘人,如今已有40位成員,表演足跡遍佈泰山區各大廟會活動,也曾在新北市活力秀中獲獎,表現備受肯定。
其中高齡93歲的遊王敏阿嬤還要求,一定要讓她在獅王節上臺表演,兒子爲了讓母親能夠登臺,特地請假陪同。那場演出,她節拍分毫不差,成爲全場焦點,也讓她自己找回了尊嚴與快樂。「我們不罰錢、不打分數、沒壓力!」林玉燕的精神很簡單,只要動起來,就贏了老化。
除了舞臺上的舞動,義仁社區另一頭,縫紉聲與笑聲交織。這裡正在籌備「針線編織性別平等生活展」,靈感來自泰山昔日的榮景「美寧娃娃工廠」。許多當年參與芭比娃娃生產的阿公阿嬤,如今再次拿起針線,重新縫製娃娃衣,回味當年記憶。
回味當年 重新縫製娃娃衣
「剛開始很擔心他們眼睛不好,手也不靈巧,結果出乎意料,大家都做得津津有味!」林玉燕表示,不只女性長者,就連曾經在工廠做包裝的男性也一同加入,打破傳統性別角色,縫出一件件極具個人風格與情感記憶的作品。
從1996年成立至今,義仁社區發展協會已邁入第29個年頭。林玉燕帶領團隊不只深耕所在裡,更整合山腳、同榮、貴子、楓樹等社區,共同執行「泰山心連心—和諧共融幸福圈」計劃,獲新北市社區評鑑優等、2025年更榮獲首屆「金好獎社區」金獎。
協會設立的社區關懷據點,除了提供共餐、健康促進、電話問安等基礎服務,也開設國畫、烘焙、太極、書法等多元課程,每週至少4堂,幾乎場場爆滿。據點更吸引大批老師主動免費授課,有別於其他據點以唱歌爲主,這裡堪稱「銀髮大學」。林玉燕自豪表示:「我們的長輩都愛上課,還會提問,有的老師說來這裡教課比學校還過癮!」
課程爆滿 找到家的溫暖
高齡90多歲的林奶奶說,加入社區的健康促進與共餐活動後,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快樂,心情也更開朗。每週固定相聚,不僅帶來規律的生活與健康指導,更成爲彼此心靈的依靠。透過節慶活動與日常課程,不僅重拾了過去熟悉的文化記憶,也重新建立起與人交流的自信與喜悅。
76歲彭奶奶提到,元宵節大家一起搓湯圓、踩街提燈,勾起兒時的年味與街坊情感;共作共學的氛圍中,讓人彷彿重新找回「家」的溫暖與歸屬感。
銀髮主角 跳出生命之舞
在義仁社區,銀髮族不只是被照顧者,更是主角。舞臺上的節奏與笑容、針線下的細膩與回憶,是這羣人面對年老的方式。他們用雙腳跳出活力、用雙手縫回青春,證明「老」不等於無用,而是另一段精采旅程的開始。如同那位記不得座位、曾被診斷輕度失智的爺爺,因爲每天來據點跳舞、交朋友,如今已能清楚記得自己的位置,臉上的笑容也愈來愈多。
「他們不是等老、不是養老,而是活着——真正地活着。」林玉燕說。義仁的獅威舞團,不只是跳給觀衆看的舞,更是長者跳給自己的生命之舞。他們用每一個舞步證明:不管年紀多大,都可以活得精彩、活得驕傲。
專案社工師蕭欣瑋指出,泰山的社區在長者服務深度與多元性上「非常亮眼」,不再只是共餐、運動,而是進階到性別平等推廣、整復課程、音樂與打擊秀等豐富內容。「透過舞蹈、表演、講座等形式,讓中高齡族羣找回自信,也吸引更多中壯年投入社區。」
動員令─新北市泰山區
● 人口數:7萬8035人(截至2025年6月底)
● 土地面積:19.1603平方公里
● 古地名:山腳
● 泰山區長林俊宏的一句話:義仁領航,共創泰山更輝煌。
● 知名人物: 李石樵(畫家)、李鴻源(前內政部長)、李鴻鈞(監察院副院長)、洪都拉斯(藝人)、蔡黃汝(藝人)、蘇麗文(跆拳道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