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特色生態產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8月13日清晨,葉縣保安鎮馮庵村的燕山農場裡,300餘畝桃林沐浴在晨光中,清甜的果香瀰漫在空氣中。
分揀大廳內,剛從枝頭摘下的桃子正被快速分揀、裝盒,當天,近千箱包裝精美的水蜜桃就將啓程發往全國各地。
“閨女在深圳工作,就饞咱家鄉這口桃!”村民張花雲一邊仔細挑選個頭大、品相好的桃子裝箱,一邊笑着說,“這桃子軟得能用吸管吸,汁水又多又甜,寄點過去讓她解解饞。”
燕山農場的水蜜桃爲何能有這般獨特風味?農場負責人屈樂指着不遠處的燕山水庫給出了答案。
燕山水庫造就的湖區小氣候,空氣溼潤、陽光穿透力強,加上早晚溫差大,爲桃子糖分積累創造了絕佳條件。
爲讓每顆桃子都吸收足夠的陽光,農場嚴格控制種植密度,每畝僅保留30棵左右桃樹,還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精心剪枝,確保每根枝條、每顆果子都曬足太陽,這樣桃子顏色才漂亮,糖分也均勻。
優越的自然環境搭配科學管護,讓這裡的水蜜桃有了皮薄如紙、肉嫩無纖維、軟糯多汁的好品質,贏得“吸管桃”的美名,成了平頂山、鄭州乃至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消費者追捧的“夏日限定甜蜜”。
產業興旺,鄉親們的“錢袋子”也跟着鼓了起來。“離家近,活不重,一天能掙百十塊,這一季下來能落幾千塊!”正在桃林忙活的村民婁華擦了把汗,笑得格外開心。
在馮庵村,像婁華這樣在家門口穩定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數。
截至目前,燕山農場水蜜桃項目不僅爲村民提供務工機會2萬人次,還爲大學生提供暑假實踐機會,實現周邊農戶增收年度超過100萬元。
從湖區小氣候滋養的獨特風味,到科學種植帶來的品質口碑,再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的共同富裕,燕山湖畔的水蜜桃正以“小產業”的力量,撬動着鄉村振興的大格局。
近年來,葉縣堅持把做大做強產業作爲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按照“縣有支柱產業、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立足資源稟賦,科學規劃產業佈局,推行“1+X+Y”模式,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藉助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契機,當地立足“一鄉一特、一村一品”佈局,頂層謀劃、扶持引導,強力推動各鄉鎮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拿出“硬本事”、亮出“真功夫”,賽產業、賽規模,新產業生機勃勃,老產業優勢突顯,爲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任店鎮的“小韭菜”成強村富民“大產業”、常村鎮的2萬畝艾草“搖身一變”成了“金葉子”、龍泉鎮的食用菌撐起了羣衆的“致富傘”、廉村鎮的“小辣椒”串起增收鏈條……如今,葉縣依託特色生態產業,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好路子、新路徑。(來源:葉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姬冠鵬 買瑞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