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濫訴摧毀校園信任 全教產呼籲增訂「冤獄賠償條款」
全教產指出,現在教師教學負擔越來越多,未見實質改善,校園濫訴更讓基層教師人人自危,以往的熱情教學的老師現在只求自保。本報資料照片
全教產今日出席教育部主辦的「教育部長與國民中小學教學現場教師座談會」,呼籲教育部應改善校園濫訴問題,尤其應針對教師增訂「冤獄賠償條款」,若因校事會議遭暫時停聘,調查後又發現無事實,應提供救濟管道以挽回名譽、財產與身心損失。此外,匿名檢舉應由上層管理把關,明顯濫訴就不該受理,否則是徒增教學現場困擾。
教育部今日於板橋海山國小召開教學現場座談會,會中進行「校事會議(濫訴)之檢討情形」業務報告,全教產共有5位來自新北、桃園、臺中、屏東、花蓮的縣市工會代表參與座談,提及教師教學負擔越來越多,未見實質改善,校園濫訴更讓基層教師人人自危,以往的熱情教學的老師現在只求自保。
對此,全教產建議,應於「教師法」及「教師解聘辦法」增訂「冤獄賠償條款」,現行教師若遭暫時停聘,即使最後無事實證據,仍蒙受名譽、財產與身心損失,包括研究加給、獎金、年資等受害均無補救。此外,考覈獎金制度缺乏彈性,教師若因暫時停聘,可能導致全年獎金與加給歸零,即使後來平反也無法挽回。
全教產也提到,匿名檢舉的受理應該由上層管理把關,明顯濫訴就應該不受理,不應所有投訴都來文要求學校調查及回覆,徒增現場困擾。
全教產指出,有南部教師遭家長濫訴,往返教育部、縣市政府與學校3個月、耗費調查經費20萬元,最後調查不成立,老師已經崩潰、校園信任已被摧毀,這些都無法平反,而調查經費部分還得由學校自籌,等同犧牲學生午餐、社團與展演經費,部分學校甚至挪用家長會經費,極其荒謬。
全教產呼籲,教育部應誠實面對問題,務實解決基層困難,尤其校事會議制度必須改革,教育環境的崩解將是嚴重的國安問題,請教育部積極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