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寧靜車廂尖叫」他斥責 醫:哭聲是生命在學習與世界對話
▲高鐵「寧靜車廂」新制已經上路。(資料照/記者姜國輝攝)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臺灣高鐵「寧靜車廂」新制已經上路,民衆若要看影片,必須戴耳機;若需要通話,則必須控制音量。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在臉書上轉貼一篇文章,原PO在寧靜車廂休息時,因爲受不了後方小孩哭鬧,因此轉身斥責。對此,蘇怡寧坦言很難過,孩子不是故意吵鬧,寧靜車廂也不是用來排除孩子的,「我覺得這個社會病了」。
蘇怡寧在臉書粉專「蘇怡寧醫師愛碎念」上轉貼一篇文章,原PO提到,他在寧靜車廂內休息時,後方的小孩一直哭鬧、尖叫,他忍了5分鐘後,因爲家長也管不住,所以她直接將手機拍在桌上,並轉身大聲斥責「別再吵鬧」。結果媽媽當下卻回嘴,問原PO是否當過小孩?
原PO不甘示弱回說,「我當小孩的時候吵過你嗎?」結果寧靜車廂就頓時變得寧靜。之後高鐵上的服務人員出聲緩頰,原PO則指着「寧靜車廂」4個字,問問對方怎麼念?
對此,蘇怡寧在臉書上表示,「寧靜不是排除,是理解」,他看完文章後,並不是生氣,而是難過,因爲他看見的是「社會對弱勢者的誤解」,孩子並非故意吵鬧,只是不會控制情緒,就像剛學會走路的人不會穩穩的走。
蘇怡寧也強調,高鐵的寧靜車廂不是用來排除孩子的,如果嬰孩影響到其他旅客,列車人員會以安撫方式協助。蘇怡寧認爲,孩子哭鬧的當下,媽媽可能已經滿身汗,爸爸也可能在崩潰邊緣,只是沒有人看到,「厭童的語言,常常披着理性的外衣,但本質上只是歧視的延伸」。
蘇怡寧直言,很多人會說自己「不是厭小孩,是厭沒教養的父母」,但難道強迫別人小孩閉嘴,就是有教養嗎?「孩子的哭聲不是噪音,是生命在學習與世界對話,你可以不喜歡但不應該蔑視」。他最後也說,如果這個社會不能包容下一代的哭聲,那就不會有下一個社會,「我覺得這個社會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