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9/1起補助癌患凍精卵「最高7萬元」 首波乳癌、血液癌適用
▲衛福部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癌症病患可享凍卵凍精保存補助!衛生福利部今(15)日宣佈,9月1日起推動「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初步先針對具我國國籍的18歲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提供取卵療程或取精處置保存補助,凍卵最高補助費用新臺幣7萬元,凍精最高補助8000元,每人一生最多二次,預估首年將有600位癌友受惠。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一般人觀念中,癌症可能是相對年齡高的疾病,但其實也有非常多的年輕癌友,除了要面臨疾病治療過程的不安,還有人生規劃的衝擊,特別是生育計劃。
民衆接受癌症治療可能面臨生育機能下降或者喪失,爲支持與協助癌友保留未來生育希望,並減輕罹癌者進行生育保存療程經濟負擔,衛生福利部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自114年9月1日起,開放符合條件之民衆透過醫療機構申請補助,重要規定如下:
■補助對象:罹患乳癌(第0期至第3期)或血液癌(包括白血病、淋巴癌或多發性骨髓瘤)具我國國籍之18歲至40歲民衆,不限性別與婚姻狀況。
■補助額度:女性取卵療程,每次補助上限7萬元,男性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千元;若實際支出金額未達補助金額上限者,則依照該次療程的實際支出金額,給予補助。
■補助次數上限:每人一生至多補助2個療程。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受訪補充,該計劃比照過去人工生殖補助方案,僅補助取卵、取精,沒有補助後續保存費用,這也是鼓勵癌友完成治療且身體狀況恢復,能儘早規劃生育。至於各地方也有相關補助,沈靜芬說,衛福部方案不會合並計算,可以同時領取,但是有一個限制,兩邊申請金額費用不能夠超過當次醫療申請的費用總合。
▲衛福部宣佈9/1起實施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圖/記者洪巧藍攝)
臺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黃楚珺表示,癌症發生年輕化,加上國人晚婚晚生,患者被診斷時可能還沒有完成生育計劃,所幸現在癌症治療進步,讓患者在即時治療後可以重返生活,有機會考慮生育下一代,然而凍卵費用讓不少病人考量經濟因素而放棄,有補助之後,期許會有更多癌症患者受惠。
臺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指出,臨牀端保存生育力,女性主要是靠停經針,但效果較爲有限,凍卵纔是實際最有效方式,卻礙於經費負擔不起而沒有使用。有些人擔心生育會影響癌症治療,其實根據大型回溯研究顯示,懷孕乳癌複發率可降低三成,死亡降低四成,也就是說,這樣的方式除了提高生育率,對乳癌死亡率下降也有意義。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何信頤表示,癌症患者治療本身癌症就已經需要一筆花費,凍卵自費費用可能高達10萬元,現在補助7萬可說是最全面、有感的方案,但也希望未來能擴增到補助給卵巢癌、大型巧克力囊腫病患。臺灣泌尿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曹智惟則提出,睾丸癌患者也有相當的需求。
沈靜芬表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將先行試辦半年,半年後,國健署會再召開專家會議進行檢討,針對試辦的成效以及未來是否要進一步擴大補助的癌別對象,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