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性凍卵凍精補助 乳癌、血癌優先

國健署擬推「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措施,補助乳癌病友凍卵、男性血癌患者凍精,最快年底上路。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每年新增一萬二○○○名「育齡癌友」,女性就佔六成,超過七千人,在接受化療及放療後恐損及生育能力,爲此,衛福部擬推「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優先補助乳癌患者凍卵,而男性血癌患者凍精也納入補助範圍,提案已送至行政院,力拚年底上路。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表示,女性乳癌患者「醫療性凍卵補助」費用,將比照人工生殖技術補助方案,第一次最高補助七萬元;男性凍精,因相對簡易,補助金額約數千元。

林宇旋表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計劃將以病人安全爲優先考量,在保存生殖能力的同時,不能延誤癌症療程,需醫療專業團體進一步評估適用細節。日前相關醫學會專家開會討論後,決議第一階段開放補助對象爲女性乳癌患者凍卵、男性血癌患者凍精,未來將逐步擴大癌別,初期每年預算支出約新臺幣一億元。

林宇旋指出,該計劃已經送至行政院,待同意預算、適用對象,將啓動試辦計劃,希望最快年底覈准上路。至於醫療性凍卵、凍精等受惠人數,仍在評估中,目前較難估算出實際人數。

「凍卵所費不貲,讓許多年輕女性癌友卻步。」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指出,樂見且肯定國健署重視年輕癌友的生育權益,推出女性乳癌、男性血癌等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若未來試辦計劃順利,希望逐步擴大範圍,加惠其他癌別病友。

內政部一一二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女性第一胎年齡,已經來到卅一點五歲,生育年齡卅五歲以上女性更超過三成,國健署表示,國人晚婚、晚孕已成趨勢,以致愈來愈多夫妻面臨不孕、懷孕困難等困境,建議把握黃金生育期,若無避孕一年後仍未懷孕,應及早就醫檢查。

國健署於一一○年七月推行「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迄今協助二萬多對不孕夫妻順利做人,迎接二萬四六五三名新生兒。

林宇旋呼籲,女性最好於廿五至卅五歲黃金生育期內規畫受孕,並善用補助資源,目前全國共一○三家特約人工生殖機構提供人工試管嬰兒申請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