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再拋少子化對策 9月起補助2癌患者凍精卵
9月1日起,國健署將補助18~40歲的乳癌(0~3期)、血液癌(包括白血病、淋巴癌或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凍精、凍卵。(林周義攝)
衛福部長邱泰源少子化「聯誼說」發酵之際,國健署接連祭出新政策,爲保存癌友生育能力,今年9月起啓動「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補助18~40歲的乳癌(0~3期)、血液癌(包括白血病、淋巴癌或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凍精、凍卵,凍卵上限7萬元,凍精上限則是8000元,後續的保存費則需自費,預估上路第1年將有600人受惠。
9月1日起,國健署將補助18~40歲的乳癌(0~3期)、血液癌(包括白血病、淋巴癌或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凍精、凍卵。補助對象限本國籍,女性取卵療程每次補助上限7萬元,男性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000元;若實際支出金額未達補助金額上限者,則依照該次療程的實際支出金額,給予補助。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我們可能會認爲癌症是高齡的疾病,但是很多癌症在年輕人身上也會出現,他們面臨的不只是疾病的不安,還有人生重要抉擇的影響。身爲婦產科醫師,她曾遇過類似個案,年輕的卵巢癌病友治療前會擔心犧牲原來可以擁有、期待的事。目前國健署現行補助2大癌症,未來會滾動式修正檢討,希望有生育計劃的朋友及早規劃。
國健署長沈靜芬說,國健署的補助計劃不會與地方政府的補助合併計算,民衆可以同時領取,但兩邊申請的金額費用不能超過醫療申請費用的總和。至於後續的保存費,則需要民衆自費,畢竟試管嬰兒也沒有補助保存費用。
林靜儀呼籲,罹患乳癌或血液癌的民衆,務必與醫事人員仔細討論癌症治療是否可能造成生殖機能下滑或喪失、癌症治療程序的急迫性、生育保存對癌症治療程序的影響等,經評估身體狀況後,再決定是否接受生育保存。進行生育保存後,亦應依醫囑接受癌症治療。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活出精彩的癌後人生。
詳細試辦方案,可至國健署官網首頁「醫療性生育保存專區」查詢,或撥打人工生殖諮詢專線02-25580900,將由專人提供即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