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中國大陸9個世界第一 系列八:掐脖子反而讓中國5G強大
社評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三大運營商5月推出5G-A網路服務,代表由5G邁向6G時代。5G-A亦稱5.5G,是進入6G過渡階段,其容量、速率、時延、定位、可靠性均大幅提升。大陸6G研發已擠進全球第一梯隊,預計2025年完成標準制定,2030年商用。
6G邁向全球第一梯隊
大陸6G與5G-A的進展,奠基於5G技術的進步,西方於2018年開始打壓中國5G,但8年來中國5G無論在技術標準、基礎建設、技術創新、應用推廣等方面,均表現亮眼,覆蓋率與使用人數全球第一。
智慧財產權網 Patently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初,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大陸掌握40.8%;其次是韓國18%、美國15.1%,全球專利擁有數量前十大企業,大陸佔4席,華爲以15%居首。5G研發過程中,大陸不僅攻克大規模天線等基礎技術,還在網路架構、靈活空口等系統設計方面取得主導地位,爲5G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更重要是在應用和產業化上成爲世界先進,5G應用在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融入86個,應用案例累計13.8萬個,在10大行業中形成20大典型場景。從遠端手術、自動化生產線,到蓬勃興起的低空經濟、自動駕駛,大陸5G技術應用既廣泛又好用,很容易普及。
回顧大陸40年電信業發展,歷經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追趕、5G領先的過程。大陸5G技術能從追趕走向超越,有兩大原因。一是政府透過頂層設計完成宏觀規畫,二是導引研發資源投入。2013年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共同成立IMT-2020(5G)推進組,啓動5G技術研發試驗。接着通過「十四五」規畫、《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推動5G核心技術發展,並通過專項基金、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研發投入。
大陸近年出現一批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華爲耗時15年投入基礎研究,終於成爲全球5G技術佼佼者。華爲研發費用(包括晶片)每年超過1千640億元人民幣,在全球設立26個研發中心,研發人員超過11萬人。中興2023年研發費用約260億人民幣,研發人員4萬名,擁有4千5百件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排名全球第4或第5。
臺資企業享同等待遇
華爲、中興等企業不僅專注自身技術創新,亦重視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攜手克服一連串技術和產業化難題。當然,大陸龐大的市場和大規模基建是非常大的助力,可以充分回饋給應用創新的研發,得以透過反覆運算求得最佳方案。
大陸通過5G技術輸出和國際合作,爲全球電信業提供技術與解決方案,在推動全球5G產業生態構建方面發揮領頭作用。除了幫助其他國家和地區建設5G網路,亦推動5G海外應用合作。比如,爲歐洲一家電器企業打造5G零碳智慧工廠,將產品不良率降低30%,產能提升12%。再如在東南亞一礦區引入5G技術,實現大型機械遠端控制,操作員可同時操控3至6臺設備,顯著提升工作效率。這些成功合作案例顯示,數位經濟發展大有前景。
隨着5G-A全面商用與6G研發啓動,大陸將進一步鞏固全球領先地位。大陸資訊通信市場規模龐大,加上大量的出口機會,5G產業發展前景看好。臺灣資通訊產業有很強的競爭力,尤其在半導體制造、晶片、IC設計等領域處於世界前端,大陸則在5G網路設備製造、系統整合、應用開發等方面實力雄厚。兩岸可在5G產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5G產業供應鏈。
大陸近年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爲臺資企業參與大陸5G發展提供同等待遇。但臺商投資大陸銳減,大量轉往歐美、日本與東南亞投資,對臺商的優惠措施還需要多宣導,如何增加臺商對大陸投資的吸引力,也需要更深刻的研究與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