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中國9個世界第一 系列七:高鐵走出去 提升國家影響力
社評
館長陳之漢直播大陸高鐵之旅,人們透過鏡頭目睹大陸高鐵不但有「靠背」,而且舒適整潔,速度比臺灣高鐵更快。事實上,大陸高鐵營運里程數、行車速度、技術創新與營運效率等指標都是世界第一,憑藉技術與人才優勢,已成爲高鐵輸出大國。
技術與人才具優勢
大陸高鐵營運里程超過4.6萬公里,居世界首位,佔全球高鐵總里程三分之二以上,超過其他國家高鐵營運里程總和,是世界唯一商業運轉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鐵。時速400公里的復興號CR450動車組,將於今年底前開始營運,將是全球速度之最。
大陸高鐵創新與技術能力表現突出,在智慧化水準、複雜環境適應性、試驗速度等方面都居於領先地位。研發過程中,一些世界性的難題如輪軌黏着技術、永磁牽引技術等都逐一解決。大陸土地廣袤,地形地質條件複雜,部分地區氣候環境惡劣,憑着研發能力逐一突破各種自然條件限制,行駛於茫茫雪原中的哈大高鐵、穿梭在大漠風沙中的蘭新高鐵線均順利通車。
大陸高鐵運營效率世界第一。2023年大陸高鐵旅客運量38.5億人次、週轉量14729億人公里,較2012年分別增長103.6%、50.1%,兩項指標均居世界首位。近年高鐵陸續推出移動支付、自助進出站、互聯網訂餐、靜音車廂、線上選座(鋪)、適老化服務等服務措施,改變了民衆出行方式。CNN於2021年報導,大陸高鐵是國家經濟實力、快速現代化、日益增長的技術實力的象徵。
大陸高鐵從追趕走向領先,有三個成功秘笈:首先是自主創新。大陸高鐵歷經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到自主創新4個過程。譬如自主化列車網路控制系統,十多年前仍一片空白,完全仰賴進口。面臨出口方嚴格的技術保護規定,尤其美國晶片管制愈來愈嚴,對高鐵營運造成潛在威脅。北京決心自主研發,中車在政策支持下自研網路晶片,從演算法到控制邏輯,摸索了幾百種運營場景,終於爲復興號動車組裝上自產大腦。
智慧便利有吸引力
其次,推動產業羣聚。大陸高鐵建設在政府主導、投資多元化、運作市場化的體制下,不但資金豐沛,市場主導下形成高效率的產業羣聚,聚合各方協調合作,讓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得以達成,產業鏈優勢充分發揮。譬如湖南株洲,彙集上下游400多家企業,成爲全球最大的高鐵產業羣聚,每年創造千億產值。在這裡一杯咖啡就能聚集所有頂尖專家,喝杯咖啡討論與高鐵技術有關的任何問題。
第三,人才培養。大陸透過校企合作辦學方式建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機制,企業建立獎勵制度鼓勵青年員工創新,爲高鐵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譬如印尼雅萬高鐵團隊,青年骨幹佔比就超過60%。
大陸高鐵國際影響力不可小覷。憑技術、成本和效率優勢,大陸高鐵輸出,提升了發展中國家的基建水準。2023年大陸首次輸出的雅萬高鐵通車,建設過程中爲當地創造5.1萬個就業機會,透過設立培訓機構、師傅帶徒弟和現場教學等方式,累計培訓4.5萬名印尼員工,包括焊接、電工、機械、混凝土澆築等技術工人。更重要的是,大陸高鐵技術不製造直接碳排放,兼顧了當地現代化與減碳的需求。大陸和塞爾維亞於2023年簽署高鐵訂單,這是大陸高鐵首次出口歐洲的訂單,標誌高鐵技術得到歐洲市場認可。
高鐵建設是大陸新基建發展的代表,產業鏈夠大、夠強,高鐵輸出可以帶來資源,善用合作機制可以爲臺灣製造業,尤其電子及半導體業帶來轉型升級的機會。對臺灣民衆而言,大陸高鐵的智慧化與便利性將愈來愈具有吸引力。未來會有更多觀光客前往大陸,體驗大陸的旅遊和生活方式,兩岸民間交流會隨之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