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北京今年將培育“京娃”系列智能體
隨着《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發佈,北京市今年將啓動首批7個“京娃”智能體的培育建設。
3月7日晚,北京市教委發佈《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體系與模式,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每學年不少於8課時,實現中小學生全面普及。
《工作方案》還指出,北京市將圍繞AI“助教、助學、助育、助評、助研、助管”六大核心領域,探索人工智能應用新場景;探索AI賦能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場景式、浸潤式、融合式實踐育人體系,推動“五育”並舉、立德樹人邁出新步伐;探索AI驅動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助力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展。
澎湃新聞從北京市教委瞭解到,在前期試點基礎上,今年北京市將在中小學重點打造首批11個應用場景。包括:3個“AI 助教”應用場景——智能備課、智能課堂質量監測、智慧作業/命題;3 個“AI 助學”應用場景——智能錯題分析及資源推薦、自主寫作批改、外語學習助手;2個“AI 助育”應用場景——智慧體育、心理健康助手;1個“AI 助評”應用場景——智慧綜合素質評價;1個“AI 助研”應用場景——智能教師專業發展平臺;1個“AI 助管”應用場景——智慧校園。
教育應用場景全新升級後,人工智能將以何種形象出現?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今年將啓動首批7個“京娃”智能體的培育建設,以智能生態重塑教育未來。
其中,養育師“京小寶”是精準保育照護智能體,整合教育、醫療、體育等多個系統的數據資源,集納幼兒生活成長、支持環境、照護措施、發展建議等。
培訓師“京小師”是賦能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智能體,爲教師提供綜合性教育教學輔助工具。
AI 學伴“京小學”圍繞學生興趣愛好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適切性數字資源和探究性學習指導,圍繞課前自主預習、課中高效學習、課後針對性複習提供定製化的學習建議和反饋。
健康師“京小健”整合體育、美育、營養膳食、衛生健康等多方資源,形成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個性化模型。
課間一刻鐘“京小壯”集課間安全提示、學習答疑、運動夥伴、教室環境監測等功能於一體,全方位助力校園課間的有序、活力與健康。
教聯體“京小幫”提供教聯體家庭教育課程分享、AI家庭教育智能諮詢、區域優質教育資源活動管理、教育服務導航等一站式服務。
以德潤心“京小思”將立足京華大地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建設思政課教學和德育工作案例庫、教案集。通過AI賦能把思政教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起來,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未來,北京將根據教育教學實際和人工智能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持續推出更多“京娃”。
與此同時,《工作方案》強調,要堅持審慎包容、依法依規,培養學生的數據安全意識、隱私保護意識;遵循人工智能教育的客觀發展規律,防範師生過度依賴、思維鈍化等風險;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帶來的規則衝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等方面的研判,持續提升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的合規性與適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