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看時事/臺中疑爆非洲豬瘟 禍首是廚餘?病毒存活期、5大自保QA一次看

臺中黎明黃昏市場的豬肉攤,昨天傍晚未受非洲豬瘟來襲影響,仍有民衆前往採購。記者趙容萱/攝影

臺中爆發疑似非洲豬瘟病例,由於該牧場是以廚餘餵豬,被外界認爲是可能的傳染源。臺大獸醫專業學院榮譽教授賴秀穗直言,廚餘蒸煮雖可殺滅病毒,但若管理鬆散仍可能成爲防疫破口,很多黑毛豬現在也能吃飼料,不必再靠廚餘。目前全臺廚餘養豬場所剩不多,應趁此機會徹底轉型,全面改以飼料飼養,禁止廚餘養豬。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表示,國內養豬產業相關從業人員超過百萬人,產值高達兩千億元,一旦疫情擴散,經濟損失將十分龐大。至於豬價影響,目前仍難以估計,他強調,「疫情控制得當,恢復屠宰纔有豬價,否則都是空談」。

非洲豬瘟是一種高傳染性的豬隻病毒性疾病,爲了防堵非洲豬瘟,廚餘需以高溫至少九十度,蒸煮至少一小時以上,烹煮的過程還要透過攪拌機確保均勻受熱,煮熟後還需經過破碎,成爲液狀才能餵食豬隻。

全臺目前僅雲林、花蓮、臺東、金門、澎湖等縣市禁止廚餘養豬,其餘縣市仍允許廚餘再利用。根據環境部統計,全國廚餘養豬場約四百多場,其中發生疑似豬瘟案例的臺中有卅六場。

通常會以廚餘飼養多半是小型養豬場,許多豬農都認爲政府應禁止廚餘養豬。養豬業者鄭茂祥說,此事件暴露出「廚餘」是大問題,小養豬戶以廚餘餵豬恐出現破口,導致疫情防不勝防。

嘉義縣有養豬戶說,賴總統二○一九年擔任行政院長時,曾邀集各地政府開會,認爲「無需禁止廚餘養豬」,導致防疫出現缺口,釀成現在慘痛代價,「賴清德總統是罪魁禍首」。

雲林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吳英吉說,爲了養豬產業好,希望全國禁廚餘養豬。

但也有以廚餘飼養黑豬的農民擔心說,政府沒有因應措施,讓豬農自生自滅,用廚餘養豬的農民面臨更大挑戰與衝擊,可能不想繼續養豬了。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淑慧表示,全球各國發生首例非洲豬瘟時,基本上都是廚餘所致,第一步切斷感染鏈才能釐清其他傳染的訊號。

賴秀穗說,這次非洲豬瘟病毒可能自中國大陸或越南走私豬肉入境,破口很可能是臺中梧棲港。而根據病毒基因分析,臺灣此次病毒與越南株相似,研判從越南走私來臺機率高。

賴秀穗說,應延長全國禁宰與禁運措施至少七天以確保安全;確診豬場的撲殺豬隻應「就地焚化處理」,避免再度移動;此外,海關查緝走私應持續加強。

非洲豬瘟防疫破功 製表/李柏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