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爆首例本土非洲豬瘟 學者:國際案例9成源自廚餘
臺灣爆首例本土非洲豬瘟,學者:國際案例9成源自廚餘。(資料照片/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臺中某飼有300頭豬隻的養豬場因豬隻接連死亡送驗,並於21日透過PCR檢測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爲臺灣首起本土案例,而該豬場爲環境部認可的廚餘再利用場所,因此是使用清潔隊提供的廚餘,臺大獸醫系兼任助理教授李淑慧就表示,雖目前無法確定來源,但根據國際案例,首次檢出非洲豬瘟的國家,病源9成源自廚餘,因此爲第一時間阻絕擴散可能性,也從22日起全國禁喂廚餘。
臺中某飼有300頭豬隻的養豬場因豬隻接連死亡送驗,並於21日透過PCR檢測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爲臺灣首起本土案例。(賀培晏攝)
農業部說明,非洲豬瘟以接觸傳染爲主,可經由廚餘、節肢動物、動物分泌物或排泄物、車輛及人員夾帶等途徑傳播,急性型致死率高達100%,然而其症狀並不明顯,也無藥物可供治療或疫苗施打,因此容易造成擴散,此外,該病毒可存活在冷藏豬肉100天、冷凍豬肉1000天、豬舍1個月、糞便室溫 11 天,即便豬隻死亡,也可存活達15個禮拜。
就國際案例而言,每當一個國家出現「首起非洲豬瘟」案例時,9成病源來自於廚餘,而本次出事的養豬場,正好就是餵食廚餘,遂農業部也已全面禁止廚餘餵豬,李淑慧表示,即便充分烹煮廚餘,也不一定能把病毒殺死,那爲了保護養豬產業、將可能感染源切斷,此爲必要做法。
李淑慧補充,雖驗出案例,但仍請豬農勿過度緊張,甚至因此施打來路不明的疫苗,因爲截至目前,並沒有數據證明所謂的疫苗對於疫情有任何幫助,目前應該做的是落實生物安全防疫系統。
臺大獸醫系名譽教授周晉澄指出,從國際上來看,也曾有野豬傳染病毒給圈養豬隻的案例,不過臺灣的野豬其實並未帶源,因此排除此可能性後,也進一步拉高廚餘爲病源的機率,而目前該做的就是比照先前COVID-19,進行完整疫調據實掌握豬隻、飼料、人員,甚至車輛動向,此外,非必要人員也應避免進出豬舍,倘若一定要出入,則需落實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