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肉製品摻假違法線索就是爲監管助攻

唐山客

針對製售假劣肉製品問題,近日,北京啓動爲期10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肉製品摻雜摻假、以假充真、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爲。即日起至今年底,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肉製品違法線索,如發現相關違法違規行爲,市民可隨時撥打12315、12345熱線或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市場監管部門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肉製品違法線索,發動市民參與治理行動,傳遞出一個鮮明信號:打擊肉製品摻假違法行爲,不能僅靠監管部門單打獨鬥,公衆監督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市民提供的每一條線索,都是對監管治理的精準“助攻”,有利於織密食品安全防護網,提升監管治理效能。

肉製品摻假違法問題之所以屢禁不止,主要原因在於其隱蔽性強、監管難度大、監管成本高。面對藏在暗處的肉製品摻假違法行爲,監管部門的力量存有明顯的侷限性。正因如此,發動羣衆監督就成爲破局的關鍵。

羣衆監督分爲兩種,一種是內部人、知情人監督,一種是消費者監督。在食品生產經營領域,內部舉報人往往掌握着外人難以獲取的核心信息。他們可能是從事肉製品加工的一線工人,親眼目睹了摻假過程;可能是餐飲店的採購人員,清楚知道哪些供應商在提供問題肉品;也可能是物流環節的從業人員,瞭解問題肉製品的流通路徑。這些內部人、知情人的舉報,往往能直擊違法行爲的要害,幫助監管部門精準鎖定目標,大幅提高執法效率。

消費者遍佈市場的每一個角落,是肉製品流通的末端環節。儘管消費者無法準確辨別問題肉製品的成分和性質,卻可以通過口感異常或明顯偏低的價格對一些摻雜摻假、以次充好或來源不明的問題肉製品產生合理質疑,而這些質疑就可能成爲有價值的辦案線索,就可能撕開製售假劣肉製品產業鏈的口子。

近年來不少食品安全案件的查處,都得益於內部人、知情人投訴舉報或消費者投訴舉報。如果能把公衆監督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就會增加無數雙監督的眼睛,就會向違法者傳導更大的監督壓力,就會讓監管治理由被動變主動,就會大幅壓縮製售假劣肉製品違法行爲的生存空間。此次北京市場監管局明確列出“十五個嚴禁”,並暢通12315、12345等舉報渠道,正是爲了降低公衆參與門檻,讓舉報變得更便捷、更高效、更具針對性。

要讓公衆監督發揮更大作用,還需進一步完善舉報激勵機制和保護措施。監管部門應嚴格保護舉報人的個人信息,暢通匿名舉報渠道,並依據相關規定及時兌現舉報獎勵。此外,監管部門還應定期公佈典型案例,瞄準問題肉製品開展消費教育,向公衆普及識別摻假肉製品的技巧,引導消費者提升辨識能力和監督責任感。

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監管部門、企業、消費者和行業內部人士的共同努力。北京啓動的假劣肉製品專項整治行動,把社會監督作爲重要的治理要素,旨在構建起全方位的監督網絡。當越來越多的內部人、知情人站出來揭露內幕,當每一位消費者都成爲食品安全的監督者,就能爲監管治理提供更多的“炮彈”,肉製品摻假就將進入寸步難行的境地。這樣做,最終會提升整個社會的食品安全水平,惠及每一位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