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全世界揮舞關稅大棒,中國卻在天津辦多邊峰會,誰的路更寬
前言
在特朗普看來,“關稅”是字典裡最美麗的詞彙,於是,他重返白宮後,就迫不及待的對全世界揮動關稅大棒。
然而,奇怪的是,它始終無法對中國起效。
普京那邊急着和特朗普見面,臨見面前,還特意給中國打電話,想拉中國下水。結果,中國壓根不接茬,正在專心辦自己的大事。
此外,美媒爆料,特朗普對華策略已經失靈,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美俄又打的什麼算盤?
特朗普的執念
八月國際舞臺,兩場看似無關的大戲,卻意外交織,揭示出全球權力遊戲的兩種截然不同邏輯。一方在阿拉斯加暗自盤算一場交易,另一方則在天津靜待一場全球聚會。究竟誰的棋路能走得更遠?
故事一頭,是特朗普和普京8月15日的阿拉斯加之約。
對特朗普而言,這不僅僅是場會面,更是一盤清晰的棋局:穩住歐洲亂局,將烏克蘭的“燙手山芋”甩開,好騰出手來,將所有精力調轉向東方,那個他眼中真正的競爭對手。
爲此,他的團隊揮舞起關稅大棒,試圖先發制人,瓦解他認爲可能挑戰美國的聯盟。印度和巴西這些新興力量,都收到了明確的警告:高達50%的關稅威脅,目的只有一個,逼他們遠離中國。
這招“敲山震虎”之後再“各個擊破”的策略,意圖在中國周圍硬生生鑿出一片真空。
然而,這套打法的軟肋也同樣扎眼。特朗普政府聲勢浩大地四處施壓,唯獨對真正的目標中國,遲遲不敢再度加徵關稅。
上次貿易戰留下的通脹餘波未平,中美經濟又深度綁定,任何魯莽行動都可能引火燒身。這種“投鼠忌器”的姿態,讓他的高壓政策顯得底氣不足,不過是虛張聲勢。
普京的籌碼
牌桌前的普京,當然也打着自己的算盤。俄烏戰事久拖不決,他比誰都清楚,僅憑俄羅斯一己之力,想與美國長時間周旋,分量終究不夠。他急切地需要一個臺階,一個哪怕是形式上的解套。
所以在前往阿拉斯加會晤特朗普之前,他特意撥通了北京的電話,字字句句強調俄羅斯對華友好的立場不會動搖,言下之意,是希望能在烏克蘭問題上得到中國某種形式的支持。
中國的迴應耐人尋味。沒有直接許諾,更沒有斷然拒絕,只是一句不緊不慢的提醒:“複雜的問題,從來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
這句外交辭令背後潛臺詞呼之欲出:烏克蘭衝突的根源,恰恰在於北約東擴,如果不觸及這個核心矛盾,任何協議都只是揚湯止沸,治標不治本。
普京應該明白,中國無意深陷這場渾水,更不希望他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美國總統的一時“善意”上。畢竟,輕信美國高層的教訓,在俄羅斯的歷史記憶裡並不少見。
多邊合作請柬
正當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各懷心事時,世界的另一頭,一場完全不同的敘事正在鋪開。
八月底至九月初,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在天津舉行。這並非一次普通的會議,而是上合組織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聚會,預計將有二十多個國家的領導人齊聚一堂。
就在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氣勢洶洶地揮向新德里之時,印度總理莫迪確認了將來華與會的行程。莫迪的處境無疑是微妙的,一邊是美國咄咄逼人的經濟威脅,另一邊則是來自東方的多邊合作請柬。
面對50%的鉅額關稅壓力,他最終的選擇本身,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當一個所謂的“大國”只剩下威脅作爲唯一的交往工具時,其他國家自然會轉頭去尋找真正能帶來機遇的合作平臺。
同樣即將前來天津參會的,還有伊朗新任總統佩澤希齊揚。對於一個被美國製裁多年的國家來說,加強與東方的聯繫,幾乎是其必然的外交選擇。
此外,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一衆中亞國家也都積極響應。這些受邀的國家中,不少都曾是美國製裁或施壓的常客。
這讓特朗普的分化策略陷入了徹頭徹尾的尷尬。他本想通過施壓,來分化中國的朋友圈,誰料想,結果反而適得其反,恰恰是將那些原本搖擺不定、或正承壓的國家,一股腦地推向了天津。
美國知名媒體《大西洋月刊》因此尖銳地評論道,特朗普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親手挖的陷阱裡。他本想孤立對手,卻發現自己的工具箱正在失效,甚至成了反向推力。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策略展現了完全不同的邏輯。它不與誰打口水仗,也不對遠方的衝突直接表態,而是埋頭專注於辦好自己的事。
天津峰會的議程,並非空談,而是聚焦於經濟、能源與安全等領域的具體合作。一系列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等等的合作項目,已經悉數備好。
這些看得見的利益,實實在在的機會,遠比空洞的承諾或廉價的威脅,更具長遠的吸引力。
一邊,是試圖通過製造裂痕來維持舊秩序的霸權邏輯。另一邊,則通過構建網絡來創造共享機會的新範式。這兩種模式的正面碰撞,結果似乎不言而喻。
特朗普的分化策略非但沒能奏效,反而催化了一個更具規模和向心力的多邊聚會。
他或許直到現在才恍然大悟,那些他曾經試圖“敲打”的國家,從莫迪到佩澤希齊揚,沒有一個是輕易低頭之輩。現在纔想起“各個擊破”,恐怕爲時已晚。
結語
阿拉斯加的風雪交加,預示着一場精心計算的二人對弈,棋盤越來越小,風聲也越來越緊。
而天津的夏末,則是一場開放包容的集體宴會,朋友越來越多,前路也越走越寬。究竟誰的道路能走得更遠,答案或許就藏在這兩個場景的鮮明對比之中。
#優質好文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