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謝神戲首登大阪世博 傳遞島嶼之聲

「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 團隊於表演最後齊聚演唱。(蔡佩珈攝)

文化部策畫「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由臺灣9組團隊以臺灣最傳統的謝神戲爲主題進行表演,呈現臺灣人對於天地神明的感恩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尊重及敬畏,今日在日本大阪世博夢州園區首演,表演背板還出現國旗。世博大會也在官網介紹這項演出,讓「臺灣」登上大會。

文化部「We TAIWAN」系列活動「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由導演杜思慧、音樂總監卓士堯領軍臺灣9組表演團隊今日起至28日一連三天,將於日本時間下午5點至6點在世博夢洲園區Pop-Up Stage North演出。

文化部「We TAIWAN」系列活動「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 今日起至28日一連三天於世博夢洲園區演出,表演背板出現國旗、阿里山火車、玉山等臺灣元素。(蔡佩珈攝)

今日演出分爲6個段落,包含酬神戲、「大神尪:神將繞境護島嶼」、桑布伊與「希望兒童合唱團」獻唱「來自遠古的祝福:獻給天地」、「命運的安排:搏筊」、客語創作歌手邱舒、承襲國寶念歌大師的月琴彈唱歌者張雅淳、金曲歌王謝銘祐唱出「咱講的話:阿母的話」、最後所有團隊的共同合唱,展現「大和諧:跳在同一首歌上」。

導演杜思慧指出,因觀衆來自四面八方,決定以島嶼之聲爲概念,透過音樂及歌唱演出與觀衆交流,並藉展現臺灣的多元性及對信仰的理解。

她說,爲了呈現今日首演,團隊中午就頂着烈日抵達現場準備,就像備戰,而現場也存在許多挑戰,例如今日原本安排鼻笛表演,然現場風太大,只好暫時刪除;原規畫要在現場灑糖,因主辦單位擔心造成混亂,故決定取消,

不過杜思慧表示,因爲團隊取捨及相互搭配,才能呈現最好的表演。記得當初彩排擲筊橋段,總是擲出笑筊,正式演出卻都出現聖筊,就好像連老天也陪着他們。

此外,世博大會也以「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完整活動名稱在官方網站宣傳,將「臺灣」之名正式登上世博大會。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分享,文化部去年拜會世博主辦單位洽詢「We TAIWAN」認證使用世博logo過程,意外獲知有機會申請進入世博園區演出,團隊回臺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壓線提出申請,經過2個月審查,終於獲邀成爲大會正式活動的展演項目之一,這段歷程「真的有如獲得宇宙力量一般」。

她提到,「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表演、背板及出現文字,均須事先提供給大會確認,其中背板爲了要呈現臺灣元素,也放入國旗,因是作爲符碼跟裝飾出現在文化性演出,也被日方接受、允許。而本次演出也依循大會規則,日方均表示尊重,申請相當順利。

文化部補充,爲了讓臺灣觀衆同步觀看臺灣表演團隊的精彩演出,27、28日臺灣時間下午4點至5點將同步於文化部臉書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