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TAIWAN」19天夯爆大阪世博!臺灣吉祥物「a-We」登上熱搜
▲文化部舉辦「We TAIWAN」19天展期夯爆大阪,讓臺灣文化以「TAIWAN」之名被世界認識。(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文化部舉辦「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在今(20)閉幕,連續19天集結38組藝文團隊,帶來129場次活動,實體場域吸引20萬人次、線上遊戲累積近7萬玩家人次,所有人包括線上、線下支持者,共同讓無法出現在世博園區的臺灣,能以「TAIWAN」之名被認識,吉祥物「a-We」還登上社羣X熱搜,還有粉絲爲它二創漫畫。
文化部表示,「We TAIWAN」所有幕前、幕後參與者,以及線上、線下支持活動的人,都共同讓無法在世博園區出現的「臺灣」之名,能在大阪市中心以a-We背後顯眼的「We TAIWAN」高掛天空。日媒《每日新聞》報導更提到,「沒有『臺灣』的世博會,被軟實力包裹」。
▲網友山崎集結「We TAIWAN」各種元素創作插畫作品。(圖/文化部提供) 「We TAIWAN」從今年5月正式以吉祥物「a-We」角色亮相,宣告臺灣即將參與世博盛會展開,「a-We」後來甚至造成實體搶購,也一度登上X社羣熱搜,它與「We TAIWAN」活動的誕生,其實是早從去年就一路構思、籌備、執行至今。
「a-We」代表臺灣的「包容、彈性、韌性、帶點溫柔」形象,吸引不少粉絲,還有人以「We TAIWAN」活動爲主題,創作二創漫畫、a-We插畫、手作作品。
▲「a-We」吸引許多粉絲蒐集全套周邊商品,更有日本狂粉自行手作「a-We」飾品及應援物。(圖/文化部提供)
▼X網友@akasasimi以漫畫方式記錄參與「We TAIWAN」活動。(圖/文化部提供)
此次臺灣團隊各自帶來多元活動,從開放報名就迅速額滿的熱潮,到結束獲得的回饋或問卷留言,讓許多人驚訝於臺灣文化科技的進展。有體驗完《黃翊與庫卡》「口述影像」版的觀衆直贊,「不管是聽得到、聽不到、看得到、看不到的人,都能享受、都被充分考慮到」。
▲文化部舉辦「We TAIWAN」期間,新勝景掌中劇團演出時,許多觀衆冒雨看演出。(圖/文化部提供)
還有看完臺灣電影的觀衆寫下,「我衷心希望,臺灣明亮、溫暖、善良的文化,以及人們平和而努力的生活能夠永續下去」。更有日本布袋戲迷,自己用AI寫了布袋戲詞,當「新勝景掌中劇團」團員特別念給她聽後,激動地流下眼淚。
▲VS.的《臺灣光譜》展覽,沈浸式影像作品中,出現陳澄波作畫的背影。(圖/文化部提供)實體展演地點VS.的《臺灣光譜》展覽,在第3週週末開館前,長長的排隊人龍,讓管理人員直呼,「這是從開館以來最長的排隊人潮了」。百年古蹟中央公會堂的管理單位也說,「We TAIWAN」善用各種空間做不同展演,讓整個公會堂被打開,觀衆的流動使得整個空間活絡起來。
「We TAIWAN」以開放的姿態、多樣的選擇,讓所有人各取所需,看見臺灣文化的各個面向,許多從世博夢洲園區前往的觀衆說,「這裡就是臺灣館」。
▲文化部舉辦「We TAIWAN」19天展期夯爆大阪,以「TAIWAN」之名讓更多人認識臺灣文化。(圖/文化部提供) 主創團隊一員也是文化科技展演製作行政總統籌吳季娟說,策劃執行的過程中,最困難的應該是與行事風格超級嚴謹的日本人溝通,「彷彿爬着蜿蜒山路,滿路都是泥濘與石頭」,但是當聽到公會堂承辦人說,「希望你們明年再來,我們會準備好,迎接你們」時,她想,這就是一起走上山頂,看見美麗風景後彼此心裡的悸動。
吳季娟也分享觀衆反饋,有高達8成的觀衆都是第一次接觸臺灣展演,有位在一天連看4部VR的觀衆說,「謝謝你規劃那麼多展演,讓我真的感受到不一樣的臺灣」。
吳季娟說,觀衆對於臺灣展現不同的風貌,更想去了解或期待去臺灣,「我想這應該就是We TAIWAN 在世界規劃主辦大型展會的主要目的」。
▲文化部舉辦「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讓不少日本民衆對臺灣更深刻認識。(圖/文化部提供)另一位主創成員及「臺灣光譜」策展統籌林昆穎則說,「身爲臺灣人,我一直記得最珍貴的文化力量就是先相信,不是等到被世界看見纔開始說話,而是因爲相信,所以選擇先發聲,用作品畫出相信的世界」。
他認爲「We TAIWAN」就是這樣邀請世界走進臺灣的行動,因爲相信經典能再現,所以讓畫作成爲光影劇場;因爲相信聲音能喚起記憶,所以島嶼聲景成爲心靈共振的語言;因爲相信工藝不是過去式,而是臺灣與自然共存的方式,所以能織出對未來的想像。
他表示,19天的展期聽見觀衆說「這不是一場展覽,是一場理解臺灣的旅程」,當有人聽着聲音、望着色彩,眼神發亮地說「我好像也走過這座島」,或者只是靜靜落淚說了一句「謝謝你們帶來這些」,讓他知道「我們做對了一件事,臺灣文化不只被看見,而是被相信了」。
▲「We TAIWAN」在大阪VS.的《臺灣光譜》展覽,第3周大排長龍。(圖/記者林育綾攝)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從去年巴黎文化奧運,到今年「We TAIWAN」一路督導策劃,她也分享,有別於文化奧運是「應援」運動場上的賽事,「We TAIWAN」改採主動迴應世博主題的形式出發,從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文化科技、文學、電影、繪本等跨域、跨尺度的展演,向世界介紹臺灣,而這個梳理如何向世界介紹臺灣的過程,也是臺灣建立文化主體性的機會。
王時思說,「最高興的是,聽到好多人都說這裡是世博真正的臺灣館」,交流會上前來的日本議員、設計師等主動表達「We TAIWAN」的策劃「非常正確,也非常勇敢」,讓她知道,無論世界的規則怎麼限制住臺灣,我們從來沒有放棄持續地努力表達自己,標示着自己真正的名字。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雖然這次沒有親赴日本,但也一直關注着各項活動進行,這次「We TAIWAN」精彩動人的展演,帶給日本及世界一種全面性、全新的臺灣文化體驗,尤其是在終戰80週年的此刻,可以看見臺灣和日本各自發展出全然不同的文化,臺灣文化不再是任何世界文明的附庸,就如同它領先世界的晶片,代表的也是臺灣人的智慧和打拼精神。 文化部提到,雖然在大阪市中心的「We TAIWAN」已畫下句點,但在8月26日至28日每日下午5點到6點,9組臺灣表演藝術團隊將以「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前進世博夢洲會場Pop-Up Stage North,以橫跨傳統與現代、結合臺灣信仰與生活、展現溫暖與人情味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