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in大阪世博 We TAIWAN生猛氣場匯聚中之島

拚場藝術撞擊《狩siù》透過與工研院合作的創新技術,讓神將穿戴裝置在動作間發出光與聲響,並融入引導的女神官,創造出「看不見卻能被感知」的互動科技。 圖/文化部提供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26日公佈4大場域的中之島戶外演出節目,以「萬變氣場」爲主題,聚集大型人偶、布袋戲、神將、故事劇場與市集等,將讓觀衆親身感受臺灣文化在信仰、傳統、科技中所激盪出的無限可能。

文化部表示,戶外展演藉由開放的空間特性,以「人性中的科技」爲主軸,展現臺灣傳統藝術透過當代科技的賦能,以直接親和、創新互動的形式帶給國際觀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包含由「新勝景掌中劇團」第二代兄弟檔聯手打造的光雕投影布袋戲《伏魔英雄帖之再現白光劍》,以哥哥傳承的劇團技藝、弟弟的動畫專長,並結合九天民俗技藝團現場鼓擊,展現科技如何成爲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嶄新語彙。

「拚場藝術撞擊」的作品《狩siù》,將傳統宮廟文化中的「神將」進行跨時代的重新詮釋。以臺灣近代民主發展史作爲藝陣故事背景主軸,透過與工研院合作的創新技術,讓神將穿戴裝置在動作間發出光與聲響,並融入引導的女神官,創造出「看不見卻能被感知」的互動科技。

在傳統與科技的碰撞外,也規劃了對未來的想像。「藝術報國」的《艾拉-相遇中之島》,由5名舞者協同操作4.2公尺高的大型偶「艾拉」。自未來穿越而來的小學生艾拉,用畫筆記錄這個世界的文化與自然,並帶回未來與同學分享。未來的敘事視角與巨大的視覺對比,是一場撼動人心的互動表演。

黃文浩與數位藝術基金會培育的科技藝術工作者團隊所呈現的《移動故事屋》,是一個專爲兒童與親子設計的移動帳篷。孩子們將在會動的帳篷內,透過影像、故事、聲光效果,感受虛實合一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而爲貼近在地觀衆,中之島的演出將特別訓練日本演員,以日文講述臺灣繪本故事。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官網:https://wetaiwan.tw

藝術報國《艾拉-相遇中之島》將由5名舞者協同操作4.2公尺高的大型偶,藉由未來的敘事視角與巨大的視覺對比,呈現撼動人心的互動表演。圖/藝術報國提供 林峻永/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