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凌微接待36家機構調研,包括西部證券、弘毅遠方、長城證券等

2025年8月1日,泰凌微披露接待調研公告,公司於7月4日接待西部證券、弘毅遠方、長城證券、國海證券、國華興益等36家機構調研。

公告顯示,泰凌微參與本次接待的人員共3人,爲董事、總經理盛文軍,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李鵬,證券事務代表馬軍。調研接待地點爲公司會議室、線上會議。

據瞭解,泰凌微上半年業績同比取得高增長,得益於客戶需求、新客戶拓展及新產品批量出貨,各產品線收入均有增加,其中多模和音頻產品線增幅明顯,BLE產品線收入亦有較大增長。端側AI芯片已進入量產階段,二季度銷售額達千萬元規模;音頻業務自去年進入快速成長階段,2024年芯片銷售額同比增長61.98%,其核心優勢是低延時技術,在相關市場競爭力強。

據瞭解,泰凌微未來銷售和利潤增長來自多方面,原有物聯網業務將持續增長,高端音頻業務因技術優勢和AI功能將高速增長,新產品新應用領域如端側AI和新wifi芯片帶來新增長,在Matter協議領域亦有望不錯增長。在模組規劃上,公司發力拓展長尾客戶市場,推出三款全新無線通信模組並構建生態。關稅對公司直接和間接影響目前均不明顯。

據瞭解,泰凌微未刻意壓低成本,今年淨利率提升得益於毛利率提升及銷售額增長超費用增長。過去2 - 3年因支持研發和挖掘海外銷售機會,公司團隊擴充快,費用增長快。隨着研發團隊人數增速降低,在保持營收高增速的前提下,整體費用率將逐步下降 。

調研詳情如下:

一、交流環節:

Q1: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的原因?

A1:公司2025年半年度業績同比取得高增長,得益於客戶需求增長、新客戶拓展以及新產品開始批量出貨,各產品線收入均有增加,其中多模和音頻產品線增幅明顯,BLE 產品線收入亦有較大增長。

Q2:公司端側AI芯片的進展?

A2:公司推出的端側 AI芯片是通用性芯片,可應用於音頻、智能家居、醫療等多個領域。目前有頭部音頻類客戶進入量產,汽車、模組、遊戲、谷歌的一些項目也處於小批量階段,還有一些項目在設計過程中。二季度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人民幣千萬元規模。

Q3:藍牙5.4標準加入電子貨架標籤(ESL)功能後,有什麼優勢?

A3:藍牙版本的 ESL 能夠提供標準化的方案,大大增加 ESL 的互聯互通性,能與其他組件配合使用,提升它的可拓展性,未來有可能增加AI功能。

Q4:公司音頻業務的發展情況?

A4:音頻業務從去年開始進入快速成長階段,2024 年音頻芯片銷售額同比增長 61.98%,預計未來幾年會持續增長。在藍牙音頻市場,公司核心優勢是業界領先的低延時技術,能在維持高音頻品質傳輸前提下將延時做到很低,在對低延時要求高的遊戲耳機、直播麥克風、無線音箱等市場有很強競爭力,公司客戶包括哈曼、索尼等頭部音頻企業。

Q5:公司未來的增長情況?

A5:公司未來銷售和利潤增長主要來自多方面:一是原有物聯網領域相關業務,如智能遙控器、智能電子價籤、智能家居等會持續增長;二是面向高端市場的音頻業務,原來因爲低延時等技術優勢在麥克風、遊戲耳機、無線音箱系統、多人對講系統等產品中就是最優解決方案,現在加上 AI 功能後有更多機會,預計音頻銷售額這幾年會持續高速增長;三是新產品新應用領域帶來的增長,如端側 AI 帶來的新市場機會今年開始陸續落地,新的 wifi 芯片也會帶來新增長;在智能家居等領域Matter協議會有很好的發展,公司在 Matter協議領域處於業界領先地位,芯片推出早且生態完善,後續幾年預計都會有不錯的增長。

Q6:公司對於模組如何規劃?

A6:在大客戶領域,公司與海外競爭對手的差距並不大,甚至還有細分市場優勢,但是在長尾客戶領域有比較大的差距。例如 Nordic 有數量很多的中小客戶,在服務中小客戶方面有很完善的體系和系統,佔據了長尾市場的優勢地位。公司目前在這方面仍有上升空間。近兩年, 公司在這個方向投入大量資源,持續發力拓展,近期推出了三款全新的無線通信模組,同時致力於構建生態。我們希望通過模組進一步打開長尾客戶的市場。

Q7:關稅變化對公司是否有影響?

A7:公司二季度業績穩步提升,海外銷售額增速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這幾年海外增速一直高於國內增速。關稅對公司直接影響非常小,美國客戶工廠基本在美國之外,芯片產品中直接銷售出口到美國本土的佔比不到 1%,芯片直接發到美國纔會受關稅影響。間接影響要看終端產品在美國的銷量情況,二季度未看到特別大的影響。目前關稅對公司業務不存在明顯影響。

Q8:公司未來的費用情況?

A8:公司沒有刻意將費用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今年初開始公司淨利率一直在提升,一方面是毛利率提升,高毛利產品如多模和音頻產品銷售佔比提升帶來毛利率提升;另一方面銷售額增長超過費用增長,綜合帶來淨利率提升。過去的2-3年,公司的團隊包括研發、海外銷售支持團隊,擴充比較快,因爲要支持公司比較繁重的研發任務,以及挖掘海外巨大的銷售機會,所以過去幾年公司費用增長較快。因研發團隊規模已經能滿足後面兩年的研發任務,公司研發團隊人數增速會降低,在保持營收高增速的前提下,公司整體費用率會逐步下降。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靈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