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毀損14.5萬片光電板 彭啓明強調「無毒」:1.5個月清完
▲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遭颱風毀損光電板無毒,預計1.5個月清完。(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丹娜絲颱風造成中南部大量光電板遭掀翻、破裂。環境部長彭啓明今(16日)說,中南部遭颱風損毀的太陽光電板約14.5萬片、2800公噸,預計一個半月內清除完畢,他也重申,光電板是事業廢棄物,不是「有害廢棄物」,本週一針對身體有害重金屬進行10項檢測,全部符合當地環境標準,對環境沒影響,魚因此有毒也是錯誤。
立法院社環委員會今天邀請環境部、經濟部、海洋委員會、農業部、內政部、國防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單位,針對「光電設施對環境影響情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彭啓明接受媒體聯訪時,針對颱風造成光電板毀損,彭啓明表示,這次遭颱風損毀的太陽光電板約14.5萬片、2800公噸,其中主要在嘉義縣與臺南市,嘉義縣災損約11.4萬片,重量約2200公噸,臺南市災損數量約3.1萬片,重量約600公噸,合計災損數量約14.5萬片,重量約2800公噸。
彭啓明進一步表示,災損最嚴重是嘉義新塭滯洪池案場,災損數量約5萬片,產品都有序號可溯源,目前臺灣共有4到5家處理業者,已經陸續簽約並安排清理,其餘多處案場均洽談中,預計一個半月清除完畢。
民衆關切光電板毀損可能影響環境,彭啓明指出,本週一環境部已經前往當地並針對四個點量測水質,三個是滯洪池、一個是魚塭,針對10個對身體有害的重金屬進行檢測,有一半是零檢出,其他都是合於標準,唯一有錳檢出在八掌溪,主因是本身錳含量就比較高,但所有成分都是符合當地環境標準,對環境沒有影響。
彭啓明強調,上週六到光電板處理去化設備場參觀,每一個都可以回收,本身成分無毒,也沒有任何液體,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廢棄光電板是事業廢棄物,不是「有害廢棄物」,對養殖漁業沒有影響,魚因此有毒也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