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股市》富邦投顧:下半年牛熊同體 先蹲後跳上看24000點(2-2)

在資本市場表現部分,科技股市值大幅提升。陳奕光剖析,標普500中,科技及金融股權重最高,科技股權重由10年前的20%上揚到目前的30%以上,通訊服務接近1成,金融股爲10%至17%。滬深300則是以金融股權重最高,但近10年呈現遞減,目前已降至25%左右,工業股權重在11%至17%,資訊類股權重由10年前10%以下升至15%。臺股是電子股權重最高,近10年提高18個百分點至69%,傳產權重由36%降至20%,金融股維持10%。

陳奕光指出,2003年以前臺股由市場主力主導,指數表現與獲利關連性較低;2003年開放外資投資臺股之後,PER及PBR等評價觀念逐步導入,加上法人交易佔比日益提升,臺股表現與獲利呈現同步走勢。他說,近兩年臺股攻克2萬點,主要受惠AI趨勢帶動的供應鏈獲利水漲船高,以及臺灣企業在AI產業中佔有樞鈕地位。

在資金、籌碼面,陳奕光表示,超額儲蓄回升,2025年超額儲蓄將再創高,超越4兆大關、近三年投信買超金額可觀,所有ETF市值共達6.4兆元,約佔整體上市櫃市值的8.5%,預計ETF風潮延續,可再成爲臺股盤面重要推動力。

他說,今年4月迄今臺幣升值,外資5月份已由賣超轉爲買超,臺幣升值可望吸引外資買盤進場;過往歷年大盤融資餘額大減後,後續指數上漲居多,加上企業買回庫藏股更有助籌碼安定。

整體來看,陳奕光認爲,反應對等關稅及匯率衝擊,臺股第一季獲利超過預期,因此富邦一度上修2025年獲利預估至4.74兆元,但是第二季起受川普對等關稅戰波及,考量關稅戰效應及匯兌不利因素,富邦將臺股獲利下修爲4.3兆元、年增6.5%。

陳奕光說,電子股獲利成長率稍有壓抑,但在AI及半導體帶動下,獲利仍維持20.3%成長;傳產在航運股獲利縮水下,全年獲利衰退13.8%;金融股受到股匯債三市波動劇烈,加上去年基期較高影響,估計獲利年減14.3%。

陳奕光表示,關稅效應對股市影響應已頓化,預料7月10日會是股市轉折,目前臺幣匯率升值幅度有超過預期,且外資期貨空單部位過高,所以第三季會是臺股今年相對低點,第三季可能回到起漲點23035點,第四季會再創高上看240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