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擬開放日本牛肉「全牛齡」進口 輸入佔比曝光

衛福部食藥署昨天預告,修訂「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擬開放日本全齡牛肉進口。示意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繼美國、加拿大後,日本預計成爲第三個開放全牛齡牛肉輸臺的國家。衛福部食藥署昨天預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取消卅個月齡以下牛隻才能進口限制,未來擬將開放日本全牛齡進口,預告評論期昨起  60天。

食藥署統計,2023年牛肉報驗輸入國家,美國38%最多、巴拉圭26.6%次之、澳洲18.6%第三,日本1%排第六。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將日本,列爲狂牛症(BSE)「低風險」國家,「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重點之一,包括刪除「30月齡以下」限制。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106年開放日本30月齡以下牛肉輸入臺灣,日本在108年申請開放全牛齡牛肉,不再有30個月齡的限制,經過書面、赴日實地查覈等,確認吃日本牛肉感染狂牛症風險低、可忽略,草案昨起預告60天,廣泛蒐集各界意見,後續再做綜合評估。

林金富指出,WOAH對狂牛症風險國家共分爲三等級,包括「風險未明」、「風險可控制」與最安全的「風險可忽略」。本次預告的日本屬於「風險可忽略」,2021年開放全牛齡美牛、2023開放全牛齡加拿大牛,美加也皆屬於「風險可忽略。

同樣發生過BSE的國家,還有荷蘭與瑞典,前者屬於「風險可忽略」,開放牛隻月齡限制12個月齡以下;瑞典同樣爲「風險可忽略」,限制30月齡以下,均尚未進一步申請開放。

統計2023報驗輸入牛肉佔比,林金富說,第一名爲美國,佔38%、第二名是巴拉圭26.6%、第三名是澳洲18.6%,日本約1%,排名第六。

本次預告內容也包括,疑似或證實爲牛海綿狀腦病病例牛隻,或已證實牛海綿狀腦病病例之同世代牛隻,其製成之牛肉與相關產品不得輸入;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不得輸入,包括攙雜前述項目之產品及等;進口牛肉應依「進口牛肉檢疫及查驗作業程序」接受源頭、邊境及市場端之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