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讀大陸 教部教材9月陸續上路

因應中國大陸國安威脅,總統賴清德今年四月指示教育部等單位,應全面深化青年學子對大陸的識讀教育。教育部昨表示,目前已完成十三篇補充教材,編輯團隊正在針對意見修正中,社會科教師也一併進行研習增能,教材近期將陸續通過審覈,今年九月新學期開學可望陸續上路。

教育部日前表示,現行課綱中已有相關識讀中國學習條目,如公民課包括中國大陸政治特性與挑戰,以及經濟發展如何影響區域和平、臺海兩岸關係等,教育部也正研發教材,屆時將提供學校教學補充。

教育部長鄭英耀昨出席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會後受訪時表示,近日已編纂十三篇識讀中國教材並完成初步審查,編輯團隊正針對審查意見修正中。

教育部主秘林伯樵補充,教材內容包括識讀中國大陸、國家認同、媒體識讀等面向,屆時將結合現行課綱實施,屬額外提供的教學資源,教師不使用不會被懲罰。

林伯樵舉例,如去年十二強棒球賽奪冠,國人多歡欣鼓舞,但學生也可能產生疑問,如某些場合是否不能使用國旗?或很難表述國家現況。當社會科談論到國家演進等議題時,就能將識讀教材融入,引導學生討論,教材類似融入式案例,讓教師上課時有現況案例可參考,以此增加課程豐富度。

但現場有地方教育局代表直言,教育部應解決迫在眉睫的教師流失、行政減量、管教權等問題,才能提供更好的學習品質,而非又提出補充教材徒增現場壓力。只要教育部能提升教學第一線品質,相信不用特別擬定教材「補充」,師生自然會更認同這塊土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