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詐36計走爲上策」 刑事局與教育部推反詐教材

刑事局推出識詐36計電子書,讓學生深植反詐騙觀念。(翻攝照片/林鬱平臺北傳真)

刑事局推出識詐36計電子書,讓學生深植反詐騙觀念。(翻攝照片/林鬱平臺北傳真)

爲配合行政院新世代打擊詐欺2.0綱領,警政署與教育部展開跨部會合作,委託中正大學共同編列「反詐欺課程模組」,另有「識詐36計走爲上策」繪本電子書,從國小的低年級、中年級到高年級編列不同層級的教材,另外也針對國中及高中的課程,編列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防詐騙建立觀念與故事,編撰成識詐手冊,希望將防詐觀念帶入教育,從小深植反詐意識,並藉由法治教育教導學生勿涉詐騙之外,也跟家人分享討論不要被騙,形成家庭的緊密防詐團隊意識。

全國各級學校目前均已推出反詐教材,根據不同年齡,加強適合各該年齡層的教材內容,另針對一般民衆,將相關故事與素材置於打詐儀表板,讓民衆掌握最新即時詐欺動態資料,彙整不同識詐手冊供民衆閱讀。

警政署協同教育部特別利用學期開始,強化反毒與識詐教育,毒品部分特別要求各級學校要注意近年來已轉化爲彩虹煙、電子喪屍煙油及大麻煙油等,嚴重威脅校園安全及學生身心健康,應倡導學生保持警覺,切勿一時好奇嘗試毒品,勇於向毒說不;反詐部分則要由國小、國中、高中與大學生返家提醒父母親共同討論近期識詐故事,並加入最新的打詐儀表板,以瞭解最新詐欺趨勢分析與故事分享。

刑事局提醒,在現行AI網路科技時代中,詐欺集團隨時可以假冒名人或民衆周圍的親友,藉機親近攀談,因此眼見也不能爲憑,尤其網路時代,除了手機簡訊,各種網路平臺訊息或是其他形式的訊息都有可能造假,只要談及錢、帳戶、提款卡等重要個人資料,應先向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詢問,持續強化公私協力的力量,共同營造全民反詐氛圍並提升防詐騙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