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平臺被市場監管總局約談 外賣之戰爲何打得如此激烈?

7月18日,大陸市場監管總局約談餓了麼、美團、京東三家平臺企業。(圖片由豆包AI生成)

據微信公衆號「市說新語」消息,7月18日,大陸市場監管總局約談餓了麼、美團、京東三家平臺企業,要求相關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規範促銷行爲,理性參與競爭,共同構建消費者、商家、外賣騎手和平臺企業等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規範健康持續發展。

據澎湃新聞報導,最近幾個週末,點外賣彷彿成了「全民運動」。按照三家平臺此前披露的週末數據來看:美團單日訂單量突破1.5億單,淘寶閃購達到8000萬單,而京東外賣在近期未公佈相關數據,但在「618」活動時透露外賣日訂單量突破2500萬。這意味着,中國外賣行業的單日總單量已經從年初的1億單增長至約2.5億單。

此外,坊間還一直傳言「抖音將上線團購版外賣」。不過,抖音方面在7月18日稱,抖音生活服務聚焦在到店業務上,沒有自建外賣的打算。

一場圍繞中國人餐桌的外賣「三國殺」正硝煙四起。

「戰況」升級的節點,可追溯至2025年6月30日。

當天,阿里確立發起淘寶閃購的百日增長計劃,核心策略是在每個週六衝單,內部將其命名爲 「淮海戰役」——希望如原型一般以少勝多、殲敵主力、決定戰爭走向。

在更早的2月,京東官宣進軍外賣市場,0佣金招募商家,就連劉強東都下場送外賣。如今,美團推出0元券、0.1秒殺等大量補貼活動,而阿里打出500億(人民幣,下同)補貼計劃,還復刻自己最熟悉的打法——繼「雙11」「618」之後,阿里試圖打造一個新的全民促銷節點:「超級星期六」。

相比之下,京東略顯溫和:除了大額外賣券的常規操作外,京東還投入百億補貼支持商家,並且試圖用每晚10萬份16.18元的品質小龍蝦這一「清奇」的打法獲得消費者青睞。

時隔十年,這場補貼大戰已進入「百億對決」時代。十年前的外賣大戰中,餓了麼前CEO張旭豪曾表示,餓了麼的補貼持續了三到四個月,「每個月補貼成本大概一個億」。而一名競爭對手投資人曾在2015年10月接受《財新》採訪時說,每個月美團補貼外賣3億元。

關於2025年的外賣大戰是如何開始的,各家有各家的說法。

一切看起來似乎是京東率先發起挑戰——2025年4月上線外賣百億補貼。緊接着阿里在4月30日升級淘寶閃購,攜餓了麼參與大戰。作爲電商巨頭,阿里來勢洶洶,在6月23日的全員郵件中,宣佈餓了麼、飛豬合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並稱「這是阿里從電商平臺走向大消費平臺的戰略升級」。

然而,一名京東內部的人士對財新表示,這場戰爭是從美團涉足3C手機配送開始的。美團從 2018年上線閃購,並且在2020年開始發展前置倉業務,閃電倉由此也被視爲直接挑戰京東的次日達業務。

美團並沒有公開回應這一說法。7月16日,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對參加此輪外賣大戰的首次公開表態則是,不清楚對方爲何要發起競爭,美團是「被動內卷、被動參與」。

這場外賣「三國殺」愈演愈烈,究其背後的深層原因,是誰都不願意放過即時零售這塊蛋糕。

據《2024年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3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6500億元,同比增長28.89%。這一增速遠遠超過了同期網絡零售額11%的增幅。

所謂即時零售,指的是依託本地倉、門店或騎手網路,實現30分鐘到1小時內送達的近場配送服務,覆蓋餐飲、生鮮、快消、日用等多種商品。

數據顯示,未來幾年即時零售行業將保持強勁發展勢頭,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

早在2015年,電商巨頭京東就推出「京東到家」。京東到家整合了線下實體商超、便利店、生鮮店等資源,爲消費者提供周邊幾公里內商家的即時配送服務,配送時效爲一小時。

京東扛起「電商外賣」的大旗,客觀上也給阿里製造了有利地形。「我們也在賭,跟京東一起教育市場,建立讓消費者用電商App點外賣的心智,以後不用裝外賣App了。」一位淘寶員工對《36氪》稱。換個角度看,阿里也不可能坐視京東成爲外賣行業的第二名。

淘寶起名「閃購」也頗有深意,它跟美團的非餐業務同名。而淘寶之所以不直接用「外賣」一詞,「是因爲外賣的心智美團已經很強了,但『閃購』的心智大家還在搶,誰搶到算誰的。」一位外賣行業資深人士告訴《36氪》。

對阿里而言,即時零售已成爲關乎未來十年增長曲線的關鍵戰場,也是撬動核心業務再擴張的重要支點。

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急速擴張的背後離不開Z世代青年這一龐大消費羣體的助力。相較於線下消費和傳統電商,Z世代青年更青睞即時零售,在即時零售消費的用戶比例中的佔比高達41%。

除了上述三家在持續擴張業務版圖外,其他頭部平臺也紛紛跳出傳統定位,試圖尋找新的增長突破口。

如今,不少平臺也正面臨一個共同挑戰:增長的瓶頸。貝恩公司攜手凱度消費者指數聯合發佈的報告顯示,在快速消費品的電商領域,淘寶和天貓雖仍佔據較大份額,但其市場佔比已出現下滑趨勢——從2020年的47%逐年下降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32%,呈現出持續下滑的態勢。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抖音,抖音的市場佔比從2021年的3%一路攀升至2024年第一季的 18%,增長勢頭迅猛,在2024年第一季更是首次超越京東,成爲該領域的第二大電商平臺。

同樣,以「短影音」發家的快手也憑藉下沈市場優勢,將本地生活業務越做越強。《2025快手本地生活用戶洞察報告》的數據顯示,2024年,快手本地生活各城市線訂單量均保持1倍以上的高速增長態勢,四五線城市憑藉着高於2倍的增速拉動快手本地生活業務的急速增長。

而在本地生活這片萬億級的黃金賽場上,自2023年4月底起,小紅書開始入局。小紅書以「圖文+點評」模式佈局本地生活,儘管在形式上與大衆點評相近,但在內容上更側重休閒娛樂領域。

據小紅書CMO之恆在首屆成長品牌大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在小紅書經營的中小商家數同比增長379%、中小商家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增長436%。

此外,在傳統電商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拼多多也將目光投向了當下最火熱、也最擁擠的戰場——即時零售。據《華爾街見聞》在6月25日的報導,多多買菜將上線即時配送服務。拼多多相關人員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該嘗試旨在提升平臺履約時效,讓消費者有更好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