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提前避免旅遊亂象:貴州市場監管局約談五大涉旅平臺
2025年8月5日,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攜程、同程、抖音、美團、飛豬五家在線旅遊平臺(OTA)實施集中約談,劍指對相關平臺企業可能存在的"二選一"壟斷、技術干預定價、訂單毀約加價、價格欺詐等亂象。
多位專家認爲此次約談發生在暑期旅遊高峰前夕,標誌着監管從"事後罰款"轉向"事前合規引導",爲平臺經濟"反內卷"劃出法律紅線。
亂象叢生:違規行爲侵蝕消費權益
8月5日,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集中約談攜程、同程、抖音、美團、飛豬等五家涉旅平臺企業,要求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等法律法規,堅決整治訂單毀約加價、價格欺詐、哄擡價格等亂象,維護旅遊市場公平誠信環境。
約談會直指當前旅遊平臺最突出的違規風險。
首先是強制"二選一"行爲。部分平臺可能通過技術手段或協議條款,迫使商家"站隊",限制商家的經營自主權和市場競爭。網經社分析指出,這種行爲可能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十七條關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定,特別是第4款"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
其次是定價干預。其次是技術干預定價。OTA平臺普遍採用自動調價系統,這些系統會根據市場供需關係、用戶畫像等數據實時調整價格,甚至通過"逐步開放"房態分批漲價,導致價格不透明。
例如,海河新聞7月份報道,因爲"私自調價",某平臺被鄭州多家酒店商戶舉報。多位酒店負責人稱,該平臺要求酒店商戶開通名爲"調價助手"的改價工具,通過技術手段修改酒店房間價格,並且不經商家允許修改商家的活動折扣。商家還吐槽"調價助手"像個"關不上的水龍頭""關上了還會再自己打開",投訴往往石沉大海。
第三是訂單生效後毀約加價,消費者預訂成功後被單方面取消訂單或臨時加價,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再次是價格欺詐與虛假宣傳,以虛構原價、模糊標價、"陰陽菜單"等行爲誤導消費者;最後是價格串通與哄擡價格,部分平臺與商家聯合操縱熱門景區、節假日住宿價格,擾亂市場秩序。
知名天使投資人郭濤表示,當前在線旅遊平臺普遍存在有一些問題。例如價格欺詐、哄擡價格現象,像訂單生效後毀約或加價,損害消費者權益;還利用技術手段干預商家定價,破壞市場價格秩序。
他指出,在競爭層面,實施"二選一"等壟斷行爲,限制商家自由選擇,阻礙公平競爭。服務上,部分平臺對商家資質審覈不嚴,導致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售後處理也不夠及時有效。"大數據"殺熟"也時有發生,對不同消費者顯示不同價格,違背公平原則,這些問題都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監管從"事後罰單"轉向"事前合規"引導
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受理的投訴數據顯示,2025年至今被投訴的在線旅遊平臺,按投訴量入選投訴榜的依次爲:去哪兒、飛豬、走着瞧旅行、攜程、同程旅行、聯聯周邊遊、途家、航班管家、華住酒店、騎驢遊、暢遊、南方航空、蝌蚪親子。主要投訴問題有退款問題、網絡欺詐、售後服務、訂單問題、高額退票費、虛假促銷等。
事實上,近年來OTA平臺亂象不斷。
例如,據中華網財經報道,3月14日,消費者小A提供了一組對比截圖:在同樣的時間,使用某平臺初級會員查詢某酒店房費顯示459元,而最高等級會員卻標價504.77元,價格倒掛幅度約10%。
另據九派新聞信息,8月5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自己在某平臺購買的國際航班遭到虛假出票,爲了正常出行,只能花更多的錢重新購票,而平臺目前未作賠付。
值得留意的是,貴州省市場監管局要求平臺立即開展全面自查自糾,整改不力者將面臨頂格處罰。違反明碼標價最高罰5000元,價格欺詐最高罰50萬元,哄擡價格最高罰300萬元,串通操縱價格最高罰500萬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表示,此次約談聚焦平臺可能存在的"二選一"、技術干預定價、訂單毀約加價、價格欺詐等問題,明確要求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等法規,強化主體責任,開展自查自糾。
"此舉是對近期旅遊市場亂象的及時糾偏,推動平臺經濟規範發展。通過事前把價格法、反壟斷法、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等法律紅線一次性亮明,既給平臺劃定了‘不可爲’清單,也起到了警示與教育並重的功能。相比事後"罰款式"執法,這種約談能在暑期旅遊高峰來臨前快速降低系統性風險,減少消費者維權成本。"他指出。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表示,此次約談標誌着監管從"事後罰單"轉向"事前合規引導",平臺需以"技術透明化、規則人性化、監管協同化"重構商業模式。短期來看,對照《價格法修正草案》開展算法合規整改,建立價格異常響應機制;長期來看,可通過信用共享(如與文旅部全國旅遊監管平臺數據互通)、創新讓利(預售金融支持小微商家)構建行業共生生態。隨着202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落地及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進,在線旅遊行業將步入"良幣驅逐劣幣"的高質量發展週期。
如何規範旅遊亂象?
隨着近幾年旅遊消費熱度攀升,與之相關的投訴事件也成爲網絡維權的熱門話題。中消協公佈的《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旅遊投訴量同比增長63.24%,上升明顯。在投訴對象方面,酒店、航司、導遊、網約車、OTA平臺等都曾因精準踩中消費者的"雷點"被"送上熱搜"。
報告顯示,2024年旅遊出行住宿行業投訴量的增長與假期密切相關,"五一"和"十一"假期前後,投訴量顯著攀升。此外,春節返鄉返崗和寒暑假出行也使得投訴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這一走勢表明,假期旅遊出行需求集中釋放時,OTA平臺預訂糾紛、網約車服務質量、機場航司手續費高等問題更爲突出,推動投訴量階段性上升。
旅遊市場價格亂象的出現,是多重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
陳禮騰認爲,此次約談主要圍繞的價格亂象問題,主要成因可能因爲平臺經濟特性導致市場壟斷與流量霸權,商家與平臺的利益博弈以及消費者信息不對稱等幾個原因。例如,在旅遊預訂過程中,消費者往往缺乏對酒店真實價格和服務質量的全面瞭解,主要依賴平臺提供的信息進行決策。平臺企業利用這一信息不對稱,通過算法和展示策略,引導消費者支付更高價格,或者在訂單生效後毀約並擡高價格重新出售。
如何才能促進在線旅遊行業健康發展?郭濤建議,平臺要嚴格自律,遵守法律法規,杜絕價格亂象和壟斷行爲,加強內部管理,規範商家經營。監管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對違規行爲嚴懲不貸。
他指出,同時完善信用評價體系,讓消費者能更好選擇優質商家。還要加強行業自律組織建設,引導企業公平競爭。此外,平臺應注重消費者體驗,優化服務流程,及時處理投訴,通過提升服務質量贏得市場,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綜合自海報新聞、消費日報、財中社、九派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