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5%關稅真優待?分析指其實沒贏多少 但為亞洲創造「戰術先例」
彭博分析認爲,美日達成的協議爲政治處境艱難的日本首相石破茂解了燃眉之急。歐新社
美國與日本談定貿易協議,對日本包括汽車在內的進口品關稅稅率設在15%,比先前威脅的25%還低,彭博資訊分析,日本似乎避免了重大打擊,但也未取得重大勝利,因爲輸美平均關稅不會比目前的暫時關稅明顯下降。不過其他分析師認爲,美日貿易協議爲亞洲創造了「戰術先例」,也顯示川普的關稅策略並非「鐵板一塊」。
彭博分析說,根據目前情勢,假設日本15%的關稅將取代現行的25%汽車關稅,估計日本輸美商品的平均關稅相比當前的16%不會有太大變化,因爲8月1日後,對等關稅將從目前暫時實施的10%調升至15%,但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會帶來抵銷。
儘管新協議對日本工業部門,尤其是汽車製造業是好消息,但關稅稅率仍比2024年的1.5%大幅提升,可能對出口構成壓力,影響程度將取決於日本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韓國和歐洲汽車製造商)將面臨的關稅水準。
彭博原先估算,先前的關稅威脅可能導致日本對美出口下降30%以上,日本0.6%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受衝擊,但新協議會將這些衝擊減少一半左右。
不過,以更宏觀的角度而言,盛寶金融(SAXO Markets)指出,日美協議「爲整個亞洲」,尤其是那些仍在談判者「創造了戰術先例」。該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查納納(Charu Chanana)表示,「日本接受調降後的15%關稅並承諾象徵性的投資額,提供了一份藍圖:讓步的程度足以緩和情勢,同時不引發深層的結構改革」。她說,這有助於提振全亞洲的風險情緒,尤其是南韓和臺灣等以出口爲主的經濟體。
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也分析,日本這次的協議實際上打破了川普的「關稅模板」。他原先矢言會針對汽車、藥品、鋼鐵與半導體產業實施分別的稅率,但如今日本最重視的汽車業僅適用15%單一稅率,而非先前宣佈的25%汽車產業稅率,顯示川普的關稅策略並非鐵板一塊,不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