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敲定15%關稅! 彭博:亞洲迎曙光但「1變數」恐影響臺灣
▲ 川普宣佈與日本達成「史上最大協議」。(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22日宣佈與日本達成協議,將對日本進口商品課徵15%關稅,包括佔兩國貿易逆差最大宗的汽車產業。《彭博》指出,美日協議爲全球製造業基地帶來久違的一線曙光,歷經數月的不確定性後,爲新的貿易格局勾勒出清晰輪廓,但臺灣仍面臨可能的半導體關稅等關鍵問題。
除敲定日本關稅以外,美國也和菲律賓達成協議,稅率降至與印尼相同的19%,與越南的20%僅差一個百分點,顯示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可能獲得相近待遇。
「我們和中國處得很好,」川普22日向記者表示,「我們的關係非常好。」財政部長貝森特則透露,下週將於斯德哥爾摩與中國官員舉行第三輪會談,旨在延長關稅緩衝期並擴大討論範圍。而這代表在美國近期放寬晶片管制,中國也恢復稀土出口後,全球兩大經濟體關係持續穩定。
投資人樂見上述進展,亞洲股市創下一個月來最大漲幅,標普500期貨上漲0.2%,日本日經225指數大漲3.2%,豐田汽車(Toyota)等車廠股價領漲。此前,川普4月因美股、債券及美元同時走弱而暫緩實施關稅,顯示投資人對其保護主義政策感到不安。
儘管最新協議帶來某種程度的寬慰,關鍵問題依然存在。川普政府仍考慮對半導體及製藥等商品課徵一系列產業關稅,這對包括臺灣及印度在內的亞洲經濟體至關重要,兩者都尚未宣佈與美國的關稅協議。南韓也面臨產業性關稅風險,不過美日協議爲新任總統李在明提供潛在範本。
川普正快速推動與佔美國貿易逆差大宗國家的談判,並稱可能對約150個較小國家實施10%至15%稅率。譚布萊恩(Brian Tan)等巴克萊銀行(Barclays Plc)分析師團隊指出,最新協議「延續關稅稅率靠向15至20%區間的趨勢,這是川普總統最近表示偏好的統一稅率水準,而非目前的10%」。
報導分析,稅率逐漸明朗後,在亞洲擁有複雜供應鏈且仍依賴美國消費者的企業,可着手規劃如何調整營運以降低銷售衝擊。經濟學家也警告,迄今避免關稅衝擊的美國消費者在未來幾個月內可能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