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倒數全球恐迎15%稅率 CNN:川普「3決策定生死」

2025年7月24日,美國總統川普造訪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地點位於華盛頓。(圖/美聯社)

隨着8月1日提高關稅的最後期限迅速逼近,CNN分析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在接下來的一週內,將面臨一連串攸關美國與全球經濟未來的重要決策。

第一個重要決策「全面關稅」:川普在4月初曾暫停大部分所謂的「對等關稅」計劃,但這些措施預計將於8月1日重新啓動。不過,4月2日啓動後至今仍維持的其中一項關稅,是對幾乎所有進口美國的商品課徵10%的「全面關稅」。近幾周來,川普多次暗示可能會提高這項最低關稅,甚至有意加倍徵收。

大多數市場觀察人士預期,新的「全面關稅」將設定爲15%,因爲美國近期與日本、印尼、菲律賓及越南所達成的貿易協議,其關稅水準皆在15%或以上。根據《金融時報》週三報導,歐盟正接近與美國達成一項協議,將歐盟出口至美國的商品關稅設定爲15%。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Budget Lab)經濟學家近期報告指出,川普政府現行的關稅措施已將美國的「有效關稅率」也就是美國進口商在進口外國商品時實際支付的平均稅率,從原本約2%提高至18%,爲自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這相當於每個美國家庭每年額外負擔2,400美元的開銷。若川普最終決定實施更高的全面關稅,這項成本將進一步增加。

第二個重要決策「藥品關稅」:川普多次表示,將自8月1日起對在美國境外生產的藥品課徵重大關稅——而這類藥品佔了美國市場上的絕大多數。川普面臨的關鍵抉擇包括:這項關稅的稅率是多少?將如何推動實施?哪些藥品會被納入新稅制的範圍?

川普在7月8日表示,他將對藥品課徵200%關稅,「很快」就會實施,不過他也指出,關稅可能不會立即全面生效,以讓藥廠有時間規劃產線遷回美國。川普過去也曾因企業抱怨無法立即轉移生產線,而暫緩針對汽車與汽車零件的產業關稅;這類轉移可能需要數年且成本高昂。

目前尚不清楚川普的具體時間表或計劃。儘管他數月來不斷提出藥品關稅的構想,但至今尚未公佈任何具體細節。

病患權益倡議者與藥品供應鏈專家警告,關稅政策可能導致藥價上漲,加劇藥品短缺問題。

白宮於4月中對藥品進口啓動調查,爲未來以「國安理由」徵收關稅鋪路。白宮與部分支持者主張,美國應加強本土藥品生產能力,以減少對外國供應的依賴。然而,擴大美國國內藥品生產恐需多年才能見效。

第三個關鍵「啓動或暫緩」:川普最後一項關鍵決策是,他是否最終會讓這波對全球多國徵收的大規模新關稅正式生效,或是再次選擇延後。4月2日川普啓動對等關稅後,金融市場隨即劇烈震盪。債券市場也開始出現潰散跡象,直到財政部長班森特(Bessent)成功說服川普放棄最嚴厲的關稅水準。

不過此後,川普與多個外國政府,尤其是中國大陸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這讓投資人恢復信心,也帶來一定的政策可預測性。華爾街普遍認爲,在必要時能對川普施加足夠壓力,使他不至於真正執行最具攻擊性的貿易政策。這種現象甚至獲得了一個綽號:「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是退縮)。

然而,目前股市再度回到歷史高點,債券殖利率也維持穩定,這使得川普這次可能沒有太多理由再次「退縮」。

不過,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全球股票部門主管霍夫曼-布夏迪(Ulrike Hoffmann-Burchardi)指出,週二與日本達成的優於預期的協議顯示,白宮在面對重要貿易伙伴時,可能仍不願過度施壓,意識到高額關稅及可能引發的報復性措施所帶來的經濟衝擊,對企業、投資人與大衆而言可能難以接受。

因此,川普先前最具威脅性的舉措,如對巴西課徵50%關稅最終可能被縮減甚至暫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