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川普關稅重創全球市場 定期定額佈局3族羣
葉家榮表示,川普的對等關稅與原前預期差異非常大,衡量合理性有待商榷。美國雖可減少貿易逆差、促進製造業迴流,進而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但會讓平均關稅稅率升至逾25%、面臨停滯性通膨壓力,長期仰賴的亞洲與歐洲製造大國衝擊更大。
各國影響方面,葉家榮分析,目前歐盟及中國大陸均表示將做出相對迴應,若所有國家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據市場推算關稅戰將使全球GDP減少逾5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將失血逾8成、每戶家庭每年收入減少3400美元,美國民衆可能是最大受害者之一。
葉家榮進一步指出,新興市場相對於成熟國家較無力反擊,主因大都以出口爲主要經濟體,通常透過較高關稅扶持本地產業發展。此波關稅對臺灣經濟與產業的長期影響也相當可觀,主因臺商重要生產基地的兩岸、越南、泰國均被課徵高關稅,各產業皆受重大沖擊。
葉家榮表示,此波關稅對美國的經濟活動與通膨影響將是幾個月,且可能透過轉嫁等過程拉長時間。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預估,將影響全球GDP約0.43%、美國GDP預估下降1.45%,全球貿易量將減少1.8~3.6%。
PIIE預期美國通膨率將上升1.98%,且市場對未來1年通膨預期已揚升至3.45%,顯示停滯性通膨的「滯脹效應」蠢動。聯準會主席鮑爾指出,關稅稅率遠較事先預期高,「會造成短期通貨膨脹」且「很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表示將聚焦控管通膨率,暗示短期內不會降息。
展望未來投資方向,葉家榮表示,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停滯性通膨,美國經濟若因就業與消費數據惡化、股市暴跌而受重創,可能促使關稅政策轉圜,但市場的不確定性將使影響的時間拉長,短期需觀察談判進展與經濟走勢,未來談判可能納入匯率讓步空間。
葉家榮認爲,醫療產業、基礎建設受關稅影響相對較低,主因具剛需、且多爲內需導向型產業,前者因其不可或缺特性需求穩定、且不易受外部經濟波動影響,後者因政府支出及公共工程需求持續,能在經濟壓力下保持一定韌性,能降低外部衝擊、維持穩定營運環境。
債市方面,葉家榮認爲,投資等級債券因殖利率走低而成爲避險工具,具備防禦抗波動功能,吸引資金流入以降低風險,加上目前持續擁有逾5%的收益優勢,將成爲投資者在不確定性中尋求較穩健的選擇。
至於想趁股市大幅拉回時進場的投資人,葉家榮建議可採用「大額定期定額」策略,將原先單筆拆成6~12份資金,分批設定定期扣款買進,佈局方向可首選長線多頭的全球股、美股及臺股,亦可將上述提到較不受關稅衝擊的醫療與基礎建設產業爲佈局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