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郭進考 “四新”融合發力促進單產提升
“現在小麥正在返青,種植戶要因地制宜,根據自家麥田情況確定管理方法,像這塊麥田,墒情較好,暫時還不用進行春灌,這樣有利於它繼續向下紮根。”2月19日一大早,在辛集市馬蘭農場,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小麥育種首席專家郭進考一邊查看麥情,一邊向周邊的種植戶提出科學合理的春管建議。
“郭老師的指導很及時,這個農場的管理模式也讓我們看到糧食單產提升還有很大潛力。”辛集市種糧大戶李笑凱告訴記者:“他承包了1000多畝地,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來年,他準備在新裝備應用方面加大力度,鼓足勁頭幹起來,肯定能有個好收成!”
作爲河北省小麥育種首席專家,多年來,郭進考堅守在田間地頭,先後培育出冀麥26號、冀麥38、石4185、石家莊8號、馬蘭1號等小麥新品種30多個。其中最新培育的節水高產新品種馬蘭1號創我國北方半乾旱地區小麥高產新紀錄。示範田一般畝產600公斤左右,較同等農田畝增50公斤左右。在我省及山東、山西等地大力推廣,成爲河北省第一大品種、全國較大面積的新品種,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爲主導品種、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列爲主推品種。
在農田裡找課題,是郭進考最重要的履職心得。“去年,我的調研都圍繞着一個主題,就是如何讓更多農民增產。”
郭進考說,過去咱們一直比較注重小麥新品種的更新,但多年來,在新品種的推廣過程中發現,同等地力的情況下,管理不同、使用機械不同,小麥產量也不同。所以種糧不但要有好的品種,還要充分發揮品種潛力,這就需要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農人“四新”融合發力,來促進糧食單產提升,讓我們每一寸土地生產更多糧食。
2024年全國兩會上,郭進考就圍繞糧食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農人融合發力提出相關建議。一年間,他在各地走訪,聽取種植戶的意見建議。他說,現在已經建成以馬蘭農場爲核心基地的“四新”智慧農場樣板,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試驗示範及新農人的培訓,目的就是讓周圍老百姓能到現場,實現產量看得見、摸得着、學得會。
作爲全國人大代表,郭進考建議,以政府作爲主導、農民作爲主體、科技作爲支撐、企業來運行的方式。在每個糧食主產縣建設一個“四新”智慧農場,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現場親自選品種、學技術。同時,以點帶面,加速農業科技新成果的推廣速度。相信有了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農人“四新”融合發力,一定可以推動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記者 劉立芳)(石家莊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