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行穩居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前四 業內:大行增資將進一步提升其全球競爭力

7月2日,2025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出爐,中國四大行連續數年包攬前四名。

中國銀行研究院馬天嬌分析,中資大型銀行隨着資本補充落地,其全球競爭力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或帶動全球銀行業集中度上升。

大型銀行展現更強經營韌性

榜單主要考量銀行一級資本規模,反映銀行抗風險和利潤增長能力,是評價銀行全球競爭力的重要依據之一。

馬天嬌分析,前20名榜單保持穩健,全球銀行業頭部效應有所凸顯。

2024年末,全球一級資本規模排名前20大銀行較上年度未發生重大調整,僅在內部微調。中國四大行連續八年排前四名。

值得關注的是,招商銀行的一級資本增加11.3%,是前30家銀行中增速最快者,超越交通銀行和富國銀行排名第八,興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增加7.8%,超過三菱日聯和法國巴黎銀行,排名第14位。

馬天嬌分析,在全球經濟金融環境日趨複雜的背景下,大型銀行體現出更強的經營韌性,全球銀行業集中度略有上升。2024年末,前20大銀行一級資本規模佔千家行整體一級資本規模的比例爲37.2%,比上年提升0.2個百分點,總資產規模佔千家行整體的比例爲36.6%,較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中資大型銀行資本補充落地,全球競爭力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或帶動全球銀行業集中度上升。

分地區看,馬天嬌分析,亞太地區千家行淨利潤佔據絕對優勢,高利率環境下歐美千家行收益與風險並存。2024年末,千家行總資產規模共計162.5萬億美元,同比上升1.71%;稅前利潤規模共計1.59萬億美元,同比提高3.4%,增速較上年下降10.57個百分點;總資產收益率爲0.78%,與上年持平;一級資本規模共計11.15萬億美元,同比上升2.92%。亞太地區千家行利潤規模保持絕對優勢,淨利潤規模佔比爲41.48%,其次是北美地區和西歐地區,佔比分別爲22.37%和21.90%。

美國千家行稅前利潤達到3040億美元,同比增長18.1%,摩根大通、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實現了兩位數的稅前利潤增長。但2025年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大幅上升,美國銀行業面臨信貸風險上升、資產質量承壓以及盈利能力減弱的挑戰。歐洲貸款機構稅前利潤規模大幅下降超5%,瑞士、奧地利、保加利亞、荷蘭和比利時的降幅尤爲嚴重,主要由於高利率環境推高企業借貸成本,淨利息收入大幅下滑,貸款違約率顯著上升,銀行面臨的信用風險增加。

中資銀行將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

再看中資銀行,馬天嬌指出,中資銀行持續提升全球競爭力,爲建設金融強國貢獻力量。2024年末,中國143家銀行成功入圍,比2023年末多3家;上榜中資銀行稅前利潤規模爲3730億美元,同比下降0.79%;一級資本規模達3.7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26%。如果剔除美元升值影響,以人民幣計算,上榜中資銀行稅前利潤規模與一級資本規模分別增長0.42%和6.56%。部分城商行表現亮眼。例如,北京銀行本年度上升兩位位列第49,成爲唯一一家進入榜單前五十的城商行;寧波銀行排名第72位,較上年上升8位;南京銀行位列第86,較上年提升了5位。

馬天嬌認爲,未來,中資銀行將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一是夯實資本,提高風險抵禦能力。完善資本補充機制,通過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工具,優化資本結構,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和抵禦風險能力。推動TLAC(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工具的發行,在滿足國際監管要求的基礎上,增強內部紓困能力,不斷提升風險緩衝墊厚度。

二是強化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意識,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多樣化專業化的產品服務體系,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切實增強競爭力和服務能力,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

三是提升全球佈局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充分研判全球市場環境,根據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靈活調整境外業務的發展戰略和目標,重點關注亞太地區等關鍵市場。

整體而言,對於全球銀行業最新態勢,中國銀行研究院報告顯示,2025年以來,全球銀行業經營資產規模擴張步伐持續放緩,但得益於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製造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業務機遇,盈利能力有所回暖;資產質量表現較爲分化;資本充足率平穩上升。國際大型銀行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綜合化與智能化水平,爲重點產業發展提供全面高效的金融支持。

展望未來,中國銀行研究院報告判斷,三季度,隨着各國加大對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政策支持,全球銀行業盈利有望穩中有升。預計美國銀行業將繼續受益於科技和創新驅動,淨利潤增速維持高位;歐元區銀行業淨利潤保持溫和增長,得益於新興產業帶動投融資活躍,英國銀行業有望緩解利潤同比下滑趨勢;澳大利亞銀行業仍將保持小幅收縮態勢;日本銀行業加大新興市場人工智能等產業佈局,保持淨利潤高增態勢;新興市場中,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銀行業因新興產業集羣發展、金融與科技融合加快,盈利能力將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