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泰和新材董事長宋西全:促進電池材料升級 提高電池安全性能
全國人大代表、泰和新材董事長 宋西全
證券時報記者 黃翔
“鋰電池行業法規標準正在逐步健全,但鋰電池安全性能的提升仍然是目前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泰和新材董事長宋西全建言,加快推動電池材料升級,提高電池安全性能,助力新能源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國家對鋰電池的安全性給予了高度重視。今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特別強調了新型儲能產品的安全性,提出突破儲能電池本徵安全等技術攻關,加快建立新型儲能電池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確保儲能系統在全生命週期內的安全運行。此外,還要求完善標準體系、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爲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去年11月,國家消防救援局召開會議,提出目前新能源車火災的兩點矛盾,一是鋰電池的熱失控不可避免,二是滅火救援的難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宋西全認爲,目前亟需通過電池關鍵材料突破、結構優化設計、監控及檢測水平提升等舉措,全方位提升鋰電池本徵安全。
宋西全建議,進一步完善鋰電池安全標準和行業規範,加強科技創新項目及財政金融支持,圍繞鋰電池安全加強產業合作和消費引導。“建議從標準體系、電池材料、分級認證、檢測平臺四個方面來完善鋰電池安全標準和行業規範。”宋西全表示,通過安全標準和行業規範的制定,引導設計製造端實現原材料的本質安全,進一步提高關鍵材料的安全性。
金融支持方面,宋西全建議,從國家層面設立專項資金,引導企業加大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打造更先進的電池及儲能解決方案。“建議針對電池關鍵材料、結構設計、製造工藝、管理系統及終端應用等領域的短板和問題立項,設定項目扶持基金和驗收標準,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共同申報和攻關。例如,針對芳綸塗覆隔膜產能建設和塗覆工藝優化設立專項科研項目,提升產品性能和生產效率,以滿足鋰電池行業材料升級的需求。”
此外,宋西全建議,應圍繞鋰電池安全加強產業合作,鼓勵新能源汽車和儲能企業優先選用國產高安全性能材料,形成上中下游產業協同發展格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鋰電池產業集羣,提升我國在國際鋰電池市場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