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丁建寧建議:修訂《勞動法》保障大學生實習權益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林煥新)“大學生就業實習相關環節違規現象增多、大學生就業實習相關權益維護難、就業實習大學生法律地位模糊……”近年來,相關報道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黨委書記丁建寧的關注。
丁建寧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完善學生實習制度”。大學生就業實習作爲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其成功擇業以及融入社會發揮着重要作用。大力構建就業友好型社會,要從頂層設計、法律層面全週期關注和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現行相關法律和規範對就業實習大學生相關權利保障政策層級偏低、適用範圍偏小、強制力尚顯不足,亟需通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明確就業實習大學生勞動主體地位及其相關權利。
今年全國兩會,丁建寧建議,將修訂《勞動法》列入立法規劃或計劃,增加“依法保障就業實習大學生的勞動合法權利”,並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
丁建寧表示,在統籌修法過程中可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明確就業實習大學生的勞動主體地位。16週歲以上的學生屬於勞動者的適格主體,具有完全的勞動權利和行爲能力,其實習過程已具備“勞動”的所有屬性,相關司法實踐中也逐漸形成共識。因此,通過修訂《勞動法》對就業實習大學生的勞動主體地位作出明確規定成爲治本之策。
二是界定就業實習大學生的權利範圍。現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對於就業實習大學生在實習單位是否形成“從屬勞動”上存在法律盲區。應考慮儘快研究打破傳統勞動關係與勞動基準、社會保險的捆綁關係,探索將就業實習大學生與實習單位視同建立勞動關係的模式,擴大勞動基準的適用範圍,使就業實習大學生也能享受工資、工時、勞動條件等方面勞動基準的保護。
三是強化多元主體對就業實習大學生教育管理與服務職能。高質量就業實習的結構性矛盾較爲突出,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等多元主體協同發力。學校要增加專項經費投入、完善實習制度、深化產教融合,提供更多優質對口實習崗位,提升學生與實習崗位的匹配度等。政府部門要加強就業實習公共服務、就業實習管理、違法違規行爲懲戒力度等,解決學生實習安全保障等顧慮,建立以高質量就業爲導向的實習體系。企事業單位要轉變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將實習作爲人力資源儲備的重要環節,積極營造大學生就業實習友好氛圍。
作者:林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