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很罕見」川習會未提到臺灣 學者揪1重點:不能掉以輕心
全球矚目的川習會結束,美中雙方都對外表明並未談到臺灣議題。國際關係學者認爲這是很少見的情況。圖爲川習會結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和美國總統川普步出會晤現場,川普也與習近平交談。圖/路透社
全球矚目的川習會結束,美中雙方都對外表明並未談到臺灣議題,國際關係學者認爲這是很少見的情況。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認爲,美中雙方對於共同處理所謂的臺灣問題,或許已經形成某種共識或默契,但是並未對外說明。淡江大學戰略所所長李大中則提醒,重點在於「北京爲何同意此次不談臺灣」?我方有必要更審慎判斷美中互動。
黃奎博指出,美中雙方都沒提到臺灣的情況很不常見。中共一向是先談原則再談細節,臺灣也始終被大陸當局視爲重要基本的原則,怎麼可能沒提到?
他推測可能的原因,其一是雙方都想營造川習會的友好氛圍,對於敏感議題優先淡化處理;其次可能是美中雙方對於共同處理所謂的臺灣問題,其實已經形成某種共識或默契,但是並未對外說明。
黃奎博提醒民進黨政府,不能因此以爲可以樂觀,反而更要戒慎恐懼,因爲這確實是不尋常的情況,尤其外界很難相信臺灣不是美中之間最重要的議題之一,雙方各自對外說法中沒有提到臺灣,絕對有一定的道理,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更加關注。
李大中也認爲,川習會沒有提及臺灣,在過去非常罕見,尤其是北京方面通常對臺灣會有制式的提法,諸如拜登任內,北京經常強調「臺灣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利益」,以及「臺灣是美中關係中第一條不能逾越的紅線」等強硬說法,但重點是,這些言論,自川普2.0迄今,北京似乎較少提及,當然,重點也在於美方的迴應。
李大中推測,此次臺灣議題沒有成爲重點,可能的原因是事前雙方幕僚取得默契。在川普方面,美方幕僚與官員可能提醒川普臺灣議題的敏感性與重要性,獲得川普接受。尤其川普不希望他所強調的滿載而歸談判結果,是因爲他在臺灣議題上的重大讓步或妥協而獲得。另外,川普應該更希望聚焦在稀土管制、大豆農產品、芬太尼等他最在意的議題,更可以向美國民衆宣揚從北京得到非常好的談判成果。
李大中進一步分析,重點在於「北京爲何同意此次不談論臺灣」?原因目前難以判斷,有人認爲,也許是因爲川普2.0上任迄今,並未如川普1.0打臺灣牌,以臺灣爲籌碼向北京施壓。也有人認爲,假設明年4月川普真的訪中,臺灣議題不可能是缺席的議題。
李大中強調,臺灣仍不能掉以輕心,臺灣議題向來是美中關係中的最複雜與重要一環,必須周延判斷局勢。如今美中暫時性偃兵息鼓,藉由時間換取彈性空間,談判進入深水區,稀土管制與科管制都是雙方殺手鐗,臺灣仍應審慎判斷動態發展中的美中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