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通話」罕見沒提臺灣 學者:關鍵但不急迫 不需強調分歧
「川習通話」19日晚間召開卻罕見沒提臺灣議題,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表示,這顯示臺灣議題對目前中美而言屬於關鍵但不急迫。(shutterstock)
中美元首19日晚間進行「川習通話」。美國總統川普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表示很多議題都取得進度,並將與習近平在稍晚10月APEC高峰會見面。對此,臺灣學者表示,從目前揭露通話內容來看,完全沒有提到臺灣問題,但雙方通話不可能不提到,顯示臺灣議題與中美洽談關稅貿易、芬太尼之下,屬於關鍵但不急迫,在目前雙方有一定程度共識朝和緩關係走的當下,不需要強調分歧。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表示,「習川通話」傳出通話時間較原先更早召開,加上今年是抗戰勝利、臺灣光復80週年,習近平不可能不提到臺灣。但從目前新華社官方通稿與川普在社交平臺貼文來看,雙方都沒有提及臺灣議題,與原先外界預期有相當落差。
張登及認爲,事實一定有聊到臺灣議題,但沒有提到有可能是雙方各自表述,因此沒多着墨。這突顯目前中美議題上的排序更關注如關稅貿易談判、芬太尼與TikTok等,臺灣議題屬於關鍵但不急迫。同時現階段中美談判朝向和緩關係去走,不需要強調分歧。
張登及也提到新華社通稿用字頗爲值得玩味,一般慣例會說通話是「坦率、務實、建設性的」,這次卻用到「積極」這個字眼,用詞力道要再更強一些,突顯不只是相互瞭解,且有可能還要往前走。這讓未來雙方「積極」在哪方面值得關注。
另從日前美國在臺協會(AIT)發表「臺灣未定論」說法,並獲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背書,加上被揭露駐美代表俞大㵢與川普任命的重要情報顧問委員會見面。張登及分析,這可能是川普在釋放一種複雜的對衝訊號。在與大陸調整關係的過程中,不希望助長臺灣的疑美論,因此藉此安撫穩定臺灣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