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國慶未提互不隸屬 學者:川普施壓不能成「川習會」變數

▲總統賴清德國慶文告隻字未提兩岸「互不隸屬」 。(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發表國慶演說時強調,期待中國能體現大國的責,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隨後更有國安人士指出,演說內容也未提互不隸屬,意味「兩岸互不隸屬」已是臺灣社會最大共識。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表示,賴清德平常最愛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今天之所以絕口不提,最可能原因是遭受美方關切壓力,川普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川習會」,那臺灣就不可以成爲重要變數,因此纔要賴清德自制。

黃奎博評價,賴清德的國慶文告,雖然給國民信心打氣、擘劃宏圖,但對於可行性及中國大陸對臺灣地區發展的多種正、負面影響則輕輕帶過,對於兩岸官方交流的困境也只檢討中國,卻不提民進黨九年來的施政作爲,也沒有對自己政黨執政時期的明顯不足或重大弊案表示歉意,以及如何讓兩岸關係降至冰點。

另外,賴清德最後喊話「中華民國臺灣加油」,黃奎博說,賴清德老愛把名詞刻意混淆,中國本來就是中華民國,但民進黨把中華民國丟掉,把中國這兩個字都讓給北京詮釋,如果持續堅持臺灣、中國兩個互不相容,那結果就是讓中華民國消失。

除了兩岸部分,黃奎博也指出賴清德國慶演說中對於經濟衝擊談話的扞格,賴清德一邊說臺灣受美國關稅嚴重衝擊,但另一方面又說臺灣可以協助美國再次偉大,矛盾之處待解,未給人民答案。至於賴清德提出國防預算大幅增長,並於2030年之前達GDP的5%。黃奎博認爲,這是幾乎完全拋棄在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條例下恢復兩岸政治對話,只專注在軍事對抗的孤注一擲。GDP的5%會否如一些專家的預估,將佔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的四成左右,併產生預算排擠效應,亦未給人民答案。

最後,黃奎博說,賴清德提到許多政府的政策支票,但開源方面鮮少提及,文告通篇提到政府經費開支時,包括6千多億元的國防預算極可能將倍增、930億元的美國關稅影響支持方案、7200億元投資貸款額度、300億元租金補貼,還有「0至6歲國家一起養2.0」及「長照3.0」的社福支出,洋洋灑灑,但未來政府財政狀況能否真能如此樂觀?加上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達5兆8,380億元,未滿一年債務未償餘額650億元,國民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5.3萬元;他認爲,政府的財政支出應展現出更謹慎的一面。